我的課程
  • 課程內容
  • 課程選單

瑜伽排序完全解析

0% 已完成
  • 主課 0/9
    1.1 介紹 1.2 排序前 + 講義下載 1.3 結構的思維 1.4 體位法整合 1.5 關鍵少數/檢視 1.6 範例討論 1.7 完整範例解析 1.8 應用/教學/延續 + 預防瑜伽傷害講義下載 1.9 1
  • 排序範例 0/3
    2.1 後彎 2.2 開髖 2.3 手平衡
  • 彩蛋 0/6
    3.1 瑜伽肌動學基礎 3.2 順位面面觀 3.3 後彎排序 3.4 動作設計進退階原則 3.5 進階肌動學與排序的應用 3.6 銀髮族瑜伽

瑜伽排序完全解析

課程排序,可說是瑜伽老師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但一般的200小時師資大概沾到邊,或只是給你一個模組跟概念,更深入的都要到研習或300小時才會教,這就是目前的現實。

當然,如果你教得很順利,也覺得大概一兩套就夠了,那也是很好的事,也不一定要再學其它的排序邏輯。

不管你會不會或好不好,你要教課,一定要想辦法塞滿一堂課的時間。
通常那個模式會跟你的師資教的非常類似,甚至連口令都一模一樣,但久而久之可能開始覺得已經沒招了,或是為什麼這樣教好像學生進步卡關,或自己課幸運開始多了,每次想到要排序就會焦慮。

所以回到主題,排序需要有架構嗎?要的。
起承轉合,這個不用人教應該也都說得出來,但魔鬼藏在細節裡。
就像編曲,寫文章,有的作品看似隨性或天外飛來一筆,其實背後依然有架構有底蘊。

底蘊靠自己的持續累積,而好的架構可以幫助你事半功倍。

就像有足夠的材料跟好的食譜,就能煮出一道道的好菜。

關於排序的架構,針對接下來要教的課,我把主架構的全息圖分享給大家。

重點:
1 搞清楚目的跟學生族群
2 如何開始,如何收尾
3 主架構要用何種模組
4 體位法的族譜跟相對關係
5 可考慮的變化
6 修正檢討

基本上它就是一個完整的思考模式,當你會這樣思考或學會了,你已經有一個系統,剩下的功課就是讓它慢慢壯大。

再進一步的討論。

關於排序的提問:
* 世界上有最好的序列嗎?
* 很有邏輯跟很有創意是否衝突?
* 一個動作有好壞嗎?怎麼分辨?
* 一個排序有好壞嗎?怎麼分辨?
* 排序之外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

可以試著回答看看。

而最後總整理,關於排序的關鍵:
* 老師是嚮導
* 思維模式的多樣化
* 賦予意義
* 做出取捨
* 看見動作的本質
* 排序的垂直與水平整合
* 經典橋段
* 短期/長期規劃
* 剛好的創意
* 持續成長

如果你已經得到收穫了或是做得很滿意,那恭喜你。

但如果你還想持續跟我學習,了解平常上課的時候到底是如何思考安排的,接下來的課我將會就三大主題做分享,包含:
1 排序架構的分析及思考模式
2 主題範例分析討論
3 延伸應用及教學技巧

課程大綱:
00 介紹 
01 排序前
02 結構的思維
03 體位法整合
04 關鍵少數/檢視
05 範例討論
06 完整範例解析
07 應用/教學/延續
+ 如何預防瑜伽傷害(講義)
+ 3個解析影片
+ 瑜伽肌動學基礎
+ 順位面面觀
+ 後彎排序
+ 動作設計進退階原則
+ 銀髮族瑜伽


當然課程裡會教的,也絕對不只有怎麼排一堂課那麼簡單而已。
相信經過完整的學習後,你也會有一套穩固的排課系統跟足夠的思考能力繼續進步,也會對自己的教學更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