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0
  • 登入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註冊
  • 登入
  • 0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瑜伽練習與教學 (80)
    • 解剖學與動作的藝術 (15)
    • 開髖 (5)
    • 後彎 (5)
    • 手平衡與倒立 (5)
    • 經營成長 (8)
    • 進修心得 (9)
    • 教學隨記 (8)
    • 哲學與心法 (7)
  • 閱讀心得 (11)
瑜伽 (24) 師資 (2) RYT200 (2) 瑜伽解剖學 (13) 瑜伽生理學 (1) PRI (2) 解剖學 (0) 開髖 (4) 後彎 (4) 薦髂關節 (1) 內觀瑜伽 (1) Doug (1) 陰瑜伽 (2) Sarah (1) 脊椎 (1)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2) 經營成長 (1) 筋膜 (2) 呼吸 (1) DNS (1) 頭倒立 (1) 倒立 (2) 足踝 (1) 肩膀 (1) 骨盆 (1) pincha (1)
  1. 首頁
  2. 文章
  3. [讀書筆記] 平靜的力量

[讀書筆記] 平靜的力量

2024 Dec 11 閱讀心得
內容目錄
  1. 關於冥想
  2. 慈悲心
  3. 自我感
通常拿到翻譯書,我也都會看一下原文的書名,有時候原文會更接近作者想傳遞的想法。

Altered Traits
Science Reveals How Meditation Changes Your Mind, Brain and Body

這本主要就是在討論冥想 Meditation (書中翻譯靜觀,我想用冥想對大家來說比較熟悉,所以後面我會用冥想敘述),因為兩個作者背景的關係,除了有很多科學的驗證以外,也從佛教,瑜伽與現在醫學跟腦科學的角度去探討 Meditation 對人身心靈的影響以及重要性。

簡單一句話先說在前,這本書真的非常好看。

如果你是瑜伽練習者,冥想練習者,想要了解冥想,正念等等的話,非常推薦一看。

關於冥想

前面從亞洲式心理學的觀點來切入也是非常有趣。

因為想到冥想,我們可能會想到兩個族群,瑜伽練習者,佛教徒,因為冥想在這兩個練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依然會有一點不同。

例如瑜伽仕最終追求的是所謂三摩地,透過心靈集中,禪那冥想,最終與至上的意識融合,進入永恆的喜悅狀態。

但書中也提到當佛陀還是喬達摩的時代,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只具備這種禪那的修練,無法真正達到解脫,比起把專注放在一個所緣之上,應該要對心中生起的各種念頭保持開放的覺知,保持警覺的觀察但不做出反應,這是所謂的智慧之道。

回想起之前 Doug Keller 老師討論三摩地時也談到,如果三摩地是一種完全的消融,那我們真的確認我們想要那樣嗎?抑或是保持著覺察而持續的生活著。

這也有點像是所謂出世或入世的概念,而修行不一定需要跑到山洞裡或是與世隔絕,真正的修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

講回到冥想,其實主要可以影響四種腦神經迴路。

包含壓力調控,專注,慈悲心以及自我感。

這邊我特別想分享的是關於慈悲心以及自我感。

慈悲心

慈心是願他人得到喜悅,而悲心是願他人減少痛苦。
透過冥想的練習,或是說慈心禪的練習,其實可以增加我們的慈悲心。

慈悲心在佛教或是瑜伽的練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培養慈悲心跟實際產生行動卻不是能夠一簇及成的,因為同理心的三種階段是這樣的:

首先能夠同理他人的想法,再來要能夠感受他人的感受,最後才是真正的關懷同理心的行動。不過往往到了第二階段,通常就會因為難以承受那種身心的負擔,而阻礙了進一步關懷的行動。

而世上阻力最低的關懷同理心是什麼大家知道嗎?其實就是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

如果有練習過慈心禪的話,應該也會對接下來的句子不陌生。

願我安全,願我健康,願我的生命自在。

從愛自己跟對自己慈悲開始,接下來到身邊愛的人,再來到不認識不相關的人,當然最後,可以的話,你厭惡的人。

就像在 Sarah Powers 老師的課程裡,也一直強調著慈悲的重要。
延伸閱讀:Sarah Powers 內觀瑜珈:探究未知,祛化阻礙

同時我也延伸想到了一句話,慈悲沒有敵人。
有時候讓自己有多一份的慈悲心,當然無形間可能讓你減少更多外在的敵人。

不過更實際的,我也常跟同學分享,有時候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常常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心跟想法而不是別人。

自我感

這個在不同的書籍跟研究也常討論到,所謂的DMN預設模式網路,就像人覺得自己沒亂想的時候,其實腦中的思緒早就不知道混亂到哪去了,當我們無意識任由這些思緒亂飛,我們也會深受其影響讓我們無形間越來越焦慮失去自己。

你不是你的念頭,但常常我們都會受念頭綁架,所以透過冥想的練習,就好像是把一攤被搗亂的池塘水沉澱下來,當原本被攪起的泥沙慢慢的沉澱,我們才能看到清澈的水。

也像是當我們可以透過冥想,沉澱念頭,我們才有機會更接近那純粹的本我。

除此之外,冥想在現代身心靈健康跟疾病調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雖然還沒有完整大量的研究,但像在降低身體的發炎,調節基因,降低憂鬱,或是調節神經系統等等,在實務上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練習之一。

而簡單來說,這一切就是來自於平靜的力量。

達賴喇嘛:「真正的平靜,是你的心一天二十四小時沒有恐懼,也沒有焦慮。」


希望大家可以常保每天平靜的心。

這本真的很好看,推薦給大家。

~ Moving freely is Living freely ~
願我們都能透過動作,身心相連,找到內在的自由。

更多即時資訊跟互動也歡迎追蹤:
IG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粉專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薦髂關節

薦髂關節與薦椎動作 - 跟瑜伽練習有什麼關係?你需要知道什麼?

薦髂關節 SIJ 是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透過結構,韌帶以及肌肉筋膜產生多重的穩定機制。 一般來說動作幅度大約2-4mm,或是介於2-5度附近。屬於微動關節。那薦椎有什麼動作呢? 跟瑜珈練習又有什麼關係呢?

  • 2024 Oct 11

瑜伽 量子力學 能量:我們要如何生活化的理解

其實多年前就有跟朋友討論過這個類似很玄的概念,而我們也真實的體驗到。 但現在大家接觸的也多,不論是宇宙法則,種子法則,財富金鑰,或是豐盛冥想等等,也許都是類似的概念。 說"也許類似"是因為我沒有真正的接觸過,但自己生活總是有一些心得跟領悟。 大家會常聽到,要得到要先付出,或你付出的,宇宙會加倍奉還給你.....

  • 2024 Dec 13

冒牌者症候群,我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該怎麼辦?

這題也常被問到,剛好昨天的QA也滿多同學問的。 我就完整寫一下我的看法跟我的建議。 我相信會問我的同學,一定覺得我沒這個問題對吧? 我們可以就兩個層面來討論。心態跟有效的行動。 瑜伽哲學裡說合一,不要二元,但瑜伽哲學也教人要明辨阿。 所以本來"比較"這件事就是一直存在我們的人生當中。

  • 2025 Feb 04

覺察你的內在海洋:來自冰島的人生哲學,帶領你提升直覺,療癒並重啟自己

先說結論: 這本真的很呼應我最近的感想跟練習心得。 特別是在現代科技焦慮,AI FOMO的時代,我們更稀缺的能力就是覺察力。

  • 2025 Apr 29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瑜珈老師求生指南 - 終極完整版

不廢話,最精華10篇主題集合在一起。 瑜伽老師求生終極版,就是這篇了。 認真讀完,新手少走冤枉路,老手找到更好的方向。 來吧。

  • 2024 Oct 24

學習如何學習:六個層次的思考幫助你獨自升級

為什麼「學習如何學習」才是真正的升級關鍵 很多人會常問:「要看哪一本書/上哪一堂課才會變強?該有怎樣的學習規劃?」 當然這些都沒錯,但在我多年的教學跟學習經驗中,我發現真正讓我產生明顯升級成長的,往往不單純是「換了一個老師」、「學了一個新系統」,而是——學會了怎麼學習。 看起來似乎像繞口令,但學習是有層次的,而且學習的方法也是可以學習,且必須越早學習越好的事。 這也是我最想與你分享的事。

  • 2025 Apr 09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聯絡諮詢

購物資訊

  • 課程資訊
  • 退費政策
  • 使用條款

聯絡我們

  • Email: cwlee@akenyoga.com
  • 公司名稱: 動生自由有限公司
  • 統編: 9355759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