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平靜的力量
2024 Dec 11 閱讀心得
通常拿到翻譯書,我也都會看一下原文的書名,有時候原文會更接近作者想傳遞的想法。
Altered Traits
Science Reveals How Meditation Changes Your Mind, Brain and Body
這本主要就是在討論冥想 Meditation (書中翻譯靜觀,我想用冥想對大家來說比較熟悉,所以後面我會用冥想敘述),因為兩個作者背景的關係,除了有很多科學的驗證以外,也從佛教,瑜伽與現在醫學跟腦科學的角度去探討 Meditation 對人身心靈的影響以及重要性。
簡單一句話先說在前,這本書真的非常好看。
如果你是瑜伽練習者,冥想練習者,想要了解冥想,正念等等的話,非常推薦一看。
因為想到冥想,我們可能會想到兩個族群,瑜伽練習者,佛教徒,因為冥想在這兩個練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依然會有一點不同。
例如瑜伽仕最終追求的是所謂三摩地,透過心靈集中,禪那冥想,最終與至上的意識融合,進入永恆的喜悅狀態。
但書中也提到當佛陀還是喬達摩的時代,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只具備這種禪那的修練,無法真正達到解脫,比起把專注放在一個所緣之上,應該要對心中生起的各種念頭保持開放的覺知,保持警覺的觀察但不做出反應,這是所謂的智慧之道。
回想起之前 Doug Keller 老師討論三摩地時也談到,如果三摩地是一種完全的消融,那我們真的確認我們想要那樣嗎?抑或是保持著覺察而持續的生活著。
這也有點像是所謂出世或入世的概念,而修行不一定需要跑到山洞裡或是與世隔絕,真正的修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
講回到冥想,其實主要可以影響四種腦神經迴路。
包含壓力調控,專注,慈悲心以及自我感。
這邊我特別想分享的是關於慈悲心以及自我感。
透過冥想的練習,或是說慈心禪的練習,其實可以增加我們的慈悲心。
慈悲心在佛教或是瑜伽的練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培養慈悲心跟實際產生行動卻不是能夠一簇及成的,因為同理心的三種階段是這樣的:
首先能夠同理他人的想法,再來要能夠感受他人的感受,最後才是真正的關懷同理心的行動。不過往往到了第二階段,通常就會因為難以承受那種身心的負擔,而阻礙了進一步關懷的行動。
而世上阻力最低的關懷同理心是什麼大家知道嗎?其實就是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
如果有練習過慈心禪的話,應該也會對接下來的句子不陌生。
願我安全,願我健康,願我的生命自在。
從愛自己跟對自己慈悲開始,接下來到身邊愛的人,再來到不認識不相關的人,當然最後,可以的話,你厭惡的人。
就像在 Sarah Powers 老師的課程裡,也一直強調著慈悲的重要。
延伸閱讀:Sarah Powers 內觀瑜珈:探究未知,祛化阻礙
同時我也延伸想到了一句話,慈悲沒有敵人。
有時候讓自己有多一份的慈悲心,當然無形間可能讓你減少更多外在的敵人。
不過更實際的,我也常跟同學分享,有時候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常常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心跟想法而不是別人。
你不是你的念頭,但常常我們都會受念頭綁架,所以透過冥想的練習,就好像是把一攤被搗亂的池塘水沉澱下來,當原本被攪起的泥沙慢慢的沉澱,我們才能看到清澈的水。
也像是當我們可以透過冥想,沉澱念頭,我們才有機會更接近那純粹的本我。
除此之外,冥想在現代身心靈健康跟疾病調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雖然還沒有完整大量的研究,但像在降低身體的發炎,調節基因,降低憂鬱,或是調節神經系統等等,在實務上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練習之一。
而簡單來說,這一切就是來自於平靜的力量。
希望大家可以常保每天平靜的心。
這本真的很好看,推薦給大家。
Altered Traits
Science Reveals How Meditation Changes Your Mind, Brain and Body
這本主要就是在討論冥想 Meditation (書中翻譯靜觀,我想用冥想對大家來說比較熟悉,所以後面我會用冥想敘述),因為兩個作者背景的關係,除了有很多科學的驗證以外,也從佛教,瑜伽與現在醫學跟腦科學的角度去探討 Meditation 對人身心靈的影響以及重要性。
簡單一句話先說在前,這本書真的非常好看。
如果你是瑜伽練習者,冥想練習者,想要了解冥想,正念等等的話,非常推薦一看。
關於冥想
前面從亞洲式心理學的觀點來切入也是非常有趣。因為想到冥想,我們可能會想到兩個族群,瑜伽練習者,佛教徒,因為冥想在這兩個練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依然會有一點不同。
例如瑜伽仕最終追求的是所謂三摩地,透過心靈集中,禪那冥想,最終與至上的意識融合,進入永恆的喜悅狀態。
但書中也提到當佛陀還是喬達摩的時代,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只具備這種禪那的修練,無法真正達到解脫,比起把專注放在一個所緣之上,應該要對心中生起的各種念頭保持開放的覺知,保持警覺的觀察但不做出反應,這是所謂的智慧之道。
回想起之前 Doug Keller 老師討論三摩地時也談到,如果三摩地是一種完全的消融,那我們真的確認我們想要那樣嗎?抑或是保持著覺察而持續的生活著。
這也有點像是所謂出世或入世的概念,而修行不一定需要跑到山洞裡或是與世隔絕,真正的修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
講回到冥想,其實主要可以影響四種腦神經迴路。
包含壓力調控,專注,慈悲心以及自我感。
這邊我特別想分享的是關於慈悲心以及自我感。
慈悲心
慈心是願他人得到喜悅,而悲心是願他人減少痛苦。透過冥想的練習,或是說慈心禪的練習,其實可以增加我們的慈悲心。
慈悲心在佛教或是瑜伽的練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培養慈悲心跟實際產生行動卻不是能夠一簇及成的,因為同理心的三種階段是這樣的:
首先能夠同理他人的想法,再來要能夠感受他人的感受,最後才是真正的關懷同理心的行動。不過往往到了第二階段,通常就會因為難以承受那種身心的負擔,而阻礙了進一步關懷的行動。
而世上阻力最低的關懷同理心是什麼大家知道嗎?其實就是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
如果有練習過慈心禪的話,應該也會對接下來的句子不陌生。
願我安全,願我健康,願我的生命自在。
從愛自己跟對自己慈悲開始,接下來到身邊愛的人,再來到不認識不相關的人,當然最後,可以的話,你厭惡的人。
就像在 Sarah Powers 老師的課程裡,也一直強調著慈悲的重要。
延伸閱讀:Sarah Powers 內觀瑜珈:探究未知,祛化阻礙
同時我也延伸想到了一句話,慈悲沒有敵人。
有時候讓自己有多一份的慈悲心,當然無形間可能讓你減少更多外在的敵人。
不過更實際的,我也常跟同學分享,有時候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常常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心跟想法而不是別人。
自我感
這個在不同的書籍跟研究也常討論到,所謂的DMN預設模式網路,就像人覺得自己沒亂想的時候,其實腦中的思緒早就不知道混亂到哪去了,當我們無意識任由這些思緒亂飛,我們也會深受其影響讓我們無形間越來越焦慮失去自己。你不是你的念頭,但常常我們都會受念頭綁架,所以透過冥想的練習,就好像是把一攤被搗亂的池塘水沉澱下來,當原本被攪起的泥沙慢慢的沉澱,我們才能看到清澈的水。
也像是當我們可以透過冥想,沉澱念頭,我們才有機會更接近那純粹的本我。
除此之外,冥想在現代身心靈健康跟疾病調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雖然還沒有完整大量的研究,但像在降低身體的發炎,調節基因,降低憂鬱,或是調節神經系統等等,在實務上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練習之一。
而簡單來說,這一切就是來自於平靜的力量。
達賴喇嘛:「真正的平靜,是你的心一天二十四小時沒有恐懼,也沒有焦慮。」
希望大家可以常保每天平靜的心。
這本真的很好看,推薦給大家。
~ Moving freely is Living freely ~
願我們都能透過動作,身心相連,找到內在的自由。
更多即時資訊跟互動也歡迎追蹤:
IG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粉專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