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0
  • 登入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註冊
  • 登入
  • 0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瑜伽練習與教學 (76)
    • 解剖學與動作的藝術 (15)
    • 開髖 (5)
    • 後彎 (5)
    • 手平衡與倒立 (5)
    • 經營成長 (8)
    • 進修心得 (8)
    • 教學隨記 (8)
    • 哲學與心法 (6)
  • 閱讀心得 (11)
瑜伽 (24) 師資 (2) RYT200 (2) 瑜伽解剖學 (13) 瑜伽生理學 (1) PRI (2) 解剖學 (0) 開髖 (4) 後彎 (4) 薦髂關節 (1) 內觀瑜伽 (1) Doug (1) 陰瑜伽 (2) Sarah (1) 脊椎 (1)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2) 經營成長 (1) 筋膜 (2) 呼吸 (1) DNS (1) 頭倒立 (1) 倒立 (2) 足踝 (1) 肩膀 (1) 骨盆 (1) pincha (1)
  1. 首頁
  2. 文章
  3. 瑜伽 量子力學 能量:我們要如何生活化的理解

瑜伽 量子力學 能量:我們要如何生活化的理解

2024 Dec 13 哲學與心法
內容目錄
  1. 宇宙的法則
  2. 關於靈性修行
  3. 從量子力學了解瑜伽的能量
    1. 波粒二元性
    2. 量子糾纏
    3. 唯識世界觀
    4. 機率與統計
其實多年前就有跟朋友討論過這個類似很玄的概念,而我們也真實的體驗到。

但現在大家接觸的也多,不論是瑜珈,宇宙法則,種子法則,財富金鑰,或是豐盛冥想等等,也許都是類似的概念。

說"也許類似"是因為我沒有真正的接觸過,但自己生活總是有一些心得跟領悟。

大家會常聽到,要得到要先付出,或你付出的,宇宙會加倍奉還給你。

如果切回理工腦,都會聽過能量守恆定律,所以有人得,是否就代表有人損失,這樣想起來不太對。

所以應該有不同的法則在運作,例如,宇宙很大容得下每個人的成就,宇宙很大一直在擴張,所以才會有人付出一倍,得到數倍的結果。

也許就像股市一樣,會有個股的漲跌,會有不同時期相對的漲跌,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像指數投資法則一樣,你會發現股市長期來看是一直上漲的趨勢。

宇宙的法則

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的一份子,也都有連結,但可能不是從表層而是從深層的靈魂,每一個心念跟行為都會產生作用跟反應,

如果我們立基點是要往更豐盛的方向走去,你真心給出的,如果有形無形間可以讓別人更好,那這個系統可能就會回應你,強化這個循環,所以才會有加倍回饋的概念。你的回饋也許不一定是以金錢形式發生,或不一定發生在當下,但總會發生。

而自己需要做的是就是調頻,調頻包含讓自己身心健康,連結與臣服,同時也有自信且無畏,最後勿忘初衷,保持善心。

最豐盛富有的人是怎樣的人呢?

可能不一定是有最多財產跟存款的人,反而是平常持續的做功德,所以當你需要的時候,該有的人事物就會出現,心想事成,也許這才是不屯積,不偷竊,知足但又豐盛吧。

但也就是像股票一樣,投資有賺有賠,也都會有個股的差異,那就看你要變成績優股還是地雷股了。

回頭看來,之前有人問說我從轉職到現在遇過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其實我還真答不出來,但不代表我一帆風順,或其實是更糟的情況我小時候就遇過了。

如果要說是倖存者偏差也可以,只是就這個連結跟能量的循環,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因為比起轉職前的那幾年的猶豫不決,現在我是真的覺得"我自己掌控我的生命跟人生,同時也願意順應生命之流"。

關於靈性修行

而靈性修行,除了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一方面也要了解宇宙有更高的存在,自己也要以巨觀的角度來看待一切,同時也要接地氣腳踏實地的完成眼前的責任與任務,以脈輪來講,就是海底輪到頂輪都必須正常運轉的概念,任何一個失衡其實都不完整。

而就經驗談來說,也許可以怎麼做呢?
連結回自己,與自己溝通,然後往外連結,與宇宙連結,成為豐盛的一份子。

再具體一點,內在求同,外在求異。
就是內在要保持安定,無所畏懼,感受更廣的連結合一,同時外在也必須認清自己的天賦與責任,找到自己的定位,因為你無法變成任何其他人,其他人也無法變成你,持續努力。

就像如果一直瞎忙東奔西跑,但卻沒有問問內在自己該去的方向在哪,終究也會徒勞無功。
但反過來即使內在很清楚自己該去哪,但你一直沒有行動,也是不會往目標靠近。

最後,再更簡單一點,也許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1. 我是怎樣的人,我喜歡跟擅長怎樣的事物
2. 我自己喜歡跟擅長的事物,有怎樣的可能性可以幫助到別人,讓別人也受益或覺得開心
3. 接下來我可以怎麼開始行動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經驗談,並不是任何正統的課程或系統概念,但其實我覺得任何的系統背後的原理都是一樣,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被描述,宗教也是,如果以豐盛的概念來說,創造共好,我好你也好,學習感恩學習付出,就是最簡單又重要的目標了吧。

那有相關的書嗎?有的。

從量子力學了解瑜伽的能量

最近又看了一本書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談到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界重大的發現,它打破了很多舊有的認知,也打開了更多新的可能性。

其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我覺得可以延伸幫助我們了解能量這件事。

波粒二元性

實驗已經證明了,我們所認知的物質,其實同時具有兩種特性,會有粒子存在的形式,也會有能量存在的形式,可以說是一種波動一種頻率。

今天看到一個人站在你前面,你也許會看到一個人體,但同時它也是一股能量的存在。

但在巨觀的世界中,這些物質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放在圍觀的世界中,波動的型態就會越來越明顯。

像是瑜伽常講的五層 koshas,有點像是同心圓的形式發展。

所以如果我們的觀察力跟覺知,只到肉體層,當然我們就只能跟肉體層相映。

一切都是頻率。

如果有養貓貓狗狗,你也一定不會意外貓貓狗狗的聽力特別好,為什麼?

因為牠們對更廣的頻率有反應。

同樣道理,在能量的微觀世界中,你的接受器是否夠精細就影響到你是否能感受到某些能量或頻率。

甚至在更微觀的角度來看,像是你的手指碰在一起好了。

但放大無限多倍你會了解,沒有任何東西實際碰在一起,一切都是能量的互相影響,影響身體輸入的訊號,讓你有一個"碰到"的感覺出現。

所以常常有人說會感受到好的壞的頻率或能量,能量共振等等,其實都是有可能的。

這樣去思考脈輪,鎖印,梵唱的振動等等,都相對容易被理解了。

量子糾纏

簡單的說,就是兩個粒子間,即使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遠離,但針對一個粒子做出干擾,另一個粒子也會被影響。

三千字略,這個可以一直延伸出一個重要的假設。

我們現在存在的世界,只是一個投射。

現象也會因為我們的觀察而改變。

唯識世界觀

這可以講回到很多系統的唯識世界觀。

例如,這個肉身是虛構的,你的心靈也是虛構的,一切都是由最深層的意識所演化出來的。

瑜伽也講,最純粹的存在是 Purusha,幻化出造化勢能Prakriti,接著開始有各種元素,心緒等等。

甚至也可以聯想到所謂的"業力","天命",可能都是一開始創造出來就寫好的劇本。

但當然我們有機會透過不同的行動去影響它們。

看起來很玄學,其實是科學阿。

機率與統計

最後,既然一切都是能量頻率的存在,那就會是一個能量的分布。

易經也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為什麼?因為一切的存在就是一個機率的分布,只是有大小的分別,當然也會演變出無限的可能性。

為什麼人不能穿牆?
因為在牆這邊的機率遠大於在牆那邊的機率,如此而已。

為何不能做時間旅行?
因為(認知)在現在的機率,比未來跟過去都還要大。

但這一切最終也是一種投射跟我們的認知。

記得在邱老師的冥想引導中,常提到:
"當你非常集中在至上連結後,不僅時間與空間不再存在,連時間空間幻化出來的因果業力也不復存在。"

大概了解這些概念,再回到瑜伽理論講到的世界觀跟能量,可能就比較好去理解。

如果要再簡單的統整一下,大概會有幾個觀念可以帶走。

1. 人生就是充滿機率的存在,要擁抱不確定性
2. 試著透過練習讓自己感受力更細膩,就可以慢慢感受到微觀的能量與連結
3. 了解人很渺小,宇宙跟世界很廣大,有更大的因果業力在推動這一切。這也是一種臣服
4. 行為,意念也都具有能量跟影響力的,有意識的選擇把它用在好的地方
5. 試著了解一切可能是唯識的存在,才能讓我們更不執著的去體驗這個世界與人生,活在當下


還是覺得很複雜嗎?
也沒問題,其實透過規律的瑜伽練習,慢慢細細體會,你也能開始找到類似的連結的。

~ Moving freely is Living freely ~
願我們都能透過動作,身心相連,找到內在的自由。

更多即時資訊跟互動也歡迎追蹤:
IG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粉專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髖夾擠

為什麼會髖夾擠彈響髖?該如何透過瑜伽練習保養我們的髖?

髖關節,是屬於球窩關節,髖臼是窩,股骨頭是球,雖然一樣是屬於有三維自由度的關節,但因為我們是雙足行走的動物,髖關節需要承重,所以相較肩關節來說,球窩包覆的範圍比較大,也更穩定一點。 理想的關節動作,維持良好的凹凸定律下,應該是滾動跟滑動協調的發生,所以股骨頭可以保持在球窩的中間,讓周圍的壓迫是平均分布的,就是關節中心化的概念。 如果因為受傷或錯誤練習的累積,開始讓髖失去了中心化的能力,就會開始有異狀出現,例如動的時候喀拉喀拉的聲音,或是某些角度開始出現不適,最後也可能慢慢累積成慢性疼痛,這些就是一般說的彈響髖或是髖夾擠。

  • 2024 Dec 14

教瑜伽要學行銷嗎?一篇文章完整調頻你的認知

大家都會對瑜伽老師有著不切實際的刻板印象,例如瑜伽老師一定要很仙氣,不是出場要穿白袍,不然就是瘦瘦乾乾的很刻苦,除非你的瑜伽老師吃空氣跟吃土就可以活,不然它還是一個職業,既然是職業都會牽涉到金錢,也會牽涉到行銷。那什麼是行銷?請看下去。

  • 2025 Jan 14
pelvis

骨盆訓練完全指南

骨盆承上啟下,有的人會說是身體的中心,特別我們又是直立行走的動物,可以說我們每天的所有動作都跟骨盆息息相關,骨盆動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其他相鄰關節,這篇文章主要來討論一下不同系統中,對骨盆訓練的思考模式是如何,同時從三平面的觀點來分析骨盆練習的相關考量。

  • 2024 Dec 06
scapula uw

上肢順位:肩膀遠離耳朵是一個萬用的cue嗎

不管在上什麼類型的課程,瑜伽或重訓,肩膀遠離耳朵是一個常見的口令。 但是你有想過,這個口令真的是萬用的嗎?會不會有些情況這個口令反而會造成不適合的練習順位? 讓我們看下去。

  • 2024 Dec 08
瑜珈師資 RYT

瑜伽師資訓練 RYT 200 到底是什麼?

每過一陣子,都會有關於瑜伽師資的討論。 時代一直在進步,我想知識的傳遞也是非常重要,至少確認自己在了解的狀態下做出選擇,而不是單純看了網路令人心動文案的衝動決定。 來看看瑜伽師資培訓到底是什麼吧。

  • 2024 Oct 04
足踝

​​​​​​​足踝解析101 - 生來走路的我們需要了解的常識

「Born to walk」。 我們人類演化過程為了讓出雙手空出來完成更多工作,所以變成了雙足動物。 而步態的過程中,我們的足踝必須要達到承重期的鬆,同時要有推進期的緊,可以想見足踝各個肌肉骨骼軟組織必須有很好的合作,才能完成這個又鬆又緊的任務。 到底怎麼動的呢?讓我們看下去。

  • 2024 Nov 18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聯絡諮詢

購物資訊

  • 課程資訊
  • 退費政策
  • 使用條款

聯絡我們

  • Email: cwlee@akenyoga.com
  • 公司名稱: 動生自由有限公司
  • 統編: 9355759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