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是什麼?從哲學、科學到實踐,找回身心的自在之道
2025 Apr 10 哲學與心法
瑜伽到底是什麼?哲學?實踐的練習?還是在教室折來折去的體操?
怎樣比較瑜伽?怎樣不瑜伽?
其實可以去深究,但依然免不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底層邏輯裡提到,思考判斷的方向有分:事實,觀點,立場,信仰。
觀點是對事實的認知看法 (但如何知道是事實也是個問題),立場影響觀點,而信仰是在內邏輯自洽(self-consistent),對外邏輯矛盾。
所以當表達你的看法或對瑜伽的看法,想想你是講事實,觀點,立場,還是信仰。
不過通常都有,只是比例不同。
而與其單純討論是什麼 What,不妨也以終為始來思考,我們為什麼要練瑜伽 Why,以及最後如何練瑜伽 How。
書名很剛好就是剛提到的那個架構,What?Why?How?
書末最後一段我滿喜歡的,它說:
哈達瑜伽中的體位法練習,主要是由身入心,藉由在練習過程中身體的挑戰跟心智的專注,考驗我們的意志,降伏我們散亂的心智,最終讓身心合一。
所以練習過程中,我們必須「以心領息,以息領身」,簡單的翻譯就是心到,呼吸到,最後身到,達成一個身心健康合一的狀態。
裡面也說不管體位法,唱誦或持咒,只要能集中心力都可以是練習的方法。瑜伽百百種,到底哪一種最好,「對你最實用的最好」。
實用,代表你可以透過它練習,它帶給你幫助跟益處,同時也能實現在日常生活中,那個就是適合你的練習,體位法,唱誦,冥想,行善等等都可以。
之前上了 NYU 的 Engineering Health: Introduction to Yoga and Physiology 線上課,以生理學的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瑜伽練習如何幫助人體的各種系統。
以現在大部分的瑜伽練習來說,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在身體層,這包含肌肉骨骼系統還有神經系統,再進一步我們會談到正念練習,冥想練習等等,但除此之外,其實人體還有非常多的系統。
總共包含:
肌肉骨骼系統
神經系統
呼吸系統
心血管系統
淋巴系統
免疫系統
泌尿系統
消化系統
內分泌系統
生殖系統
但人體其實是整體不可分的,所以即使看起來人體的系統這麼多跟這麼複雜,但好消息是,事實上一個練習是能夠同時影響多個系統。
課程的講者是 Ashtanga Vinyasa 的練習者,所以藉由 Ashtanga Vinyasa 中不同的練習去講解如何針對不同系統去做練習。
但同樣的原則不一定要發生在 Ashtanga Vinyasa 的練習方式裡,我們依然可以在其他不同的練習形態中找到方法,例如常見的扭轉刺激消化淋巴循環,前彎或修復姿勢呼吸冥想啟動副交感神經,進而影響其他系統等等。
而如果簡單一句話來說,兩個瑜伽最重要的好處跟其他練習相對較難達成的,就是
「壓力調節 stress regulation」
「正念 mindfulness」
我們現代人面臨很多壓力,有形無形,而我們遇到緊急情況,需要交感神經去啟動戰或逃的反應(Fight or Flight),但如果這變成常態,長期下來會對人體造成很多影響,例如內分泌失調,睡眠障礙,慢性疼痛,也會對各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此時瑜伽的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回到平衡,達到Homeostasis 體內平衡。
但當然瑜伽也有相對無法完整鍛鍊到的部分,例如針對心血管系統,瑜伽無法明顯地強化它,但能幫助它調節穩定。
至於肌肉的流失,如果你的瑜伽練習不是非常高強度的,它對肌肉量的維持也是相對沒幫助,所以其中的講者也有說,他自己的練習除了瑜伽跟冥想,還包含了一定程度的肌力訓練。
不過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練習都是高強度的訓練,也許適當的加入瑜伽的練習,去平衡你的協調,啟動副交感神經,增加身體的修復力,讓即使長期訓練的你也能維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態,那也會是一件好事。
瑜伽的練習也提供我們平衡的思維,你可以追求高難度的動作,但如果那已經讓你失去平衡,無法保持正念的練習,那也要記得適時的踩煞車。
最後,瑜伽應該是個實踐的練習,看完一輪瑜伽對人體生理的影響,最終得到幫助還是要靠自己長期穩定的練習,所以說 Do your practice, and all is coming ,不只是代表動作的正位,而是心態的正位。
延伸閱讀:
瑜伽生理學 Physiology of Yoga
如何透過瑜伽練習促進神經系統的健康
但這只發生在當我們能夠連結回自身,我們的覺知,那就是真知跟創意流動的開始。
哈達瑜伽從來都不只是簡單的伸展,或是追求身體的線條跟肌力,雖然它的確會涵蓋這些兼具柔軟跟肌力的益處。哈達瑜伽著重在那些身體上或能量上的阻礙或是結,就是那些阻礙了我們思想跟身體自由活動跟造成疼痛。這也可以描述成能量(Prana)藉由在身體通道內的流動,在不同的階層。
Simon Borg-Olivier 老師則指出,現代瑜伽若缺乏對個體的理解,容易誤用練習方法,甚至帶來傷害。

他強調:
所有類型身體層面的瑜伽,以及各種姿勢,運動和呼吸練習我都認為是有效的。但是覺得所有類型的練習對每個人都有效是不正確的。這也許是我想說最重要的事情。此外,我不認為任何一項練習或指示是錯誤或正確的。我相信在正確的情況下一切都是正確的。
因為 Simon 老師本身也是物理治療師,所以由他口中講出的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他表示瑜伽在現代身體和哲學方面的展現都有很多問題。
確實有人教導和/或練習姿勢,運動和呼吸的方式最終可能對那些不適合這些做法的身體無益,
無效甚至危險。並且這可能在練習時或在將來某個時候對身體,生理和/或心理造成意外傷害。
在過去的數年中,其他物理治療師和醫生已經寫了很多關於這一點的文章,但這對他來說在80年代就已經很明顯了,當時他從Sri BKS Iyengar跟其他高級教師那裡學習了10年的瑜伽教學。
他意識到人們參加瑜伽課程時遇到的許多身體問題都沒有得到充分解決,並且在現代瑜伽課程中教授的一些姿勢,運動和呼吸練習常常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而關於瑜伽哲學,他覺得本質並不是一般在許多現代瑜伽課程中教授的姿勢,運動和呼吸的身體練習所能代表的。
而他認為體會這一個理念的最佳方式是意識到我們都是一體像個家庭,因此我們應該以一種母親對待她的新生兒的同樣關懷和愛的方式,通過分享良好的能量和愛的訊息來對待彼此。
他喜歡透過增加血液流動並增強循環系統的活動來“分享良好的能量”。
透過維持低心率和低最小分鐘通氣(幾乎不呼吸)並且在練習期間通常增加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在身體內“分享愛的訊息”。
通過對解剖學和生理學,瑜伽真正哲學的良好理解,使用姿勢,運動和呼吸來教授和練習瑜伽,並且完全符合有效和健康運動,生理學和物理療法的原則,以及真正瑜伽最重要的教義是完全可能的。當你應用這些原則時,就非常有機會透過身體的練習讓你可以靈活,強壯,健康,同時又感到平靜,安寧和放鬆。
換句話說,瑜伽不只是個人健康的練習,更是提升我們「愛的能力」的一條道路。
你的練習如果能讓你身心都越來越自在,也許你也是走在正確的瑜伽練習方向,或其實不是,那又回到一開始的初衷,為什麼你要練瑜伽呢?
最簡單的,在練習的過程中學著對自己有愛,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以愛出發,讓學生可以找回身心健康,平靜放鬆自在,最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對世界有愛,產生更多的善念。
從自我關照出發,從愛出發,我們才能將瑜伽的意義真正活在生活中,影響自己,也溫柔地影響世界。
怎樣比較瑜伽?怎樣不瑜伽?
其實可以去深究,但依然免不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底層邏輯裡提到,思考判斷的方向有分:事實,觀點,立場,信仰。
觀點是對事實的認知看法 (但如何知道是事實也是個問題),立場影響觀點,而信仰是在內邏輯自洽(self-consistent),對外邏輯矛盾。
所以當表達你的看法或對瑜伽的看法,想想你是講事實,觀點,立場,還是信仰。
不過通常都有,只是比例不同。
而與其單純討論是什麼 What,不妨也以終為始來思考,我們為什麼要練瑜伽 Why,以及最後如何練瑜伽 How。
瑜伽的實踐,是「讓人自在」的道路
之前分享過的一本書:哈達瑜伽:練什麼?為何要練?怎麼練?書名很剛好就是剛提到的那個架構,What?Why?How?
書末最後一段我滿喜歡的,它說:
「宗教總是教人應該去做什麼,而瑜伽只是教人自在。」
哈達瑜伽中的體位法練習,主要是由身入心,藉由在練習過程中身體的挑戰跟心智的專注,考驗我們的意志,降伏我們散亂的心智,最終讓身心合一。
所以練習過程中,我們必須「以心領息,以息領身」,簡單的翻譯就是心到,呼吸到,最後身到,達成一個身心健康合一的狀態。
裡面也說不管體位法,唱誦或持咒,只要能集中心力都可以是練習的方法。瑜伽百百種,到底哪一種最好,「對你最實用的最好」。
實用,代表你可以透過它練習,它帶給你幫助跟益處,同時也能實現在日常生活中,那個就是適合你的練習,體位法,唱誦,冥想,行善等等都可以。
從科學角度解析瑜伽的價值
體位法是瑜伽很直接的切入方式,當然身體層來說會有一定的幫助,但除了凹來凹去以外,瑜伽還有其他訓練或練習無可取代的地方,是什麼呢?之前上了 NYU 的 Engineering Health: Introduction to Yoga and Physiology 線上課,以生理學的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瑜伽練習如何幫助人體的各種系統。
以現在大部分的瑜伽練習來說,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在身體層,這包含肌肉骨骼系統還有神經系統,再進一步我們會談到正念練習,冥想練習等等,但除此之外,其實人體還有非常多的系統。
總共包含:
肌肉骨骼系統
神經系統
呼吸系統
心血管系統
淋巴系統
免疫系統
泌尿系統
消化系統
內分泌系統
生殖系統
但人體其實是整體不可分的,所以即使看起來人體的系統這麼多跟這麼複雜,但好消息是,事實上一個練習是能夠同時影響多個系統。
課程的講者是 Ashtanga Vinyasa 的練習者,所以藉由 Ashtanga Vinyasa 中不同的練習去講解如何針對不同系統去做練習。
但同樣的原則不一定要發生在 Ashtanga Vinyasa 的練習方式裡,我們依然可以在其他不同的練習形態中找到方法,例如常見的扭轉刺激消化淋巴循環,前彎或修復姿勢呼吸冥想啟動副交感神經,進而影響其他系統等等。
而如果簡單一句話來說,兩個瑜伽最重要的好處跟其他練習相對較難達成的,就是
「壓力調節 stress regulation」
「正念 mindfulness」
我們現代人面臨很多壓力,有形無形,而我們遇到緊急情況,需要交感神經去啟動戰或逃的反應(Fight or Flight),但如果這變成常態,長期下來會對人體造成很多影響,例如內分泌失調,睡眠障礙,慢性疼痛,也會對各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此時瑜伽的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回到平衡,達到Homeostasis 體內平衡。
但當然瑜伽也有相對無法完整鍛鍊到的部分,例如針對心血管系統,瑜伽無法明顯地強化它,但能幫助它調節穩定。
至於肌肉的流失,如果你的瑜伽練習不是非常高強度的,它對肌肉量的維持也是相對沒幫助,所以其中的講者也有說,他自己的練習除了瑜伽跟冥想,還包含了一定程度的肌力訓練。
不過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練習都是高強度的訓練,也許適當的加入瑜伽的練習,去平衡你的協調,啟動副交感神經,增加身體的修復力,讓即使長期訓練的你也能維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態,那也會是一件好事。
瑜伽的練習也提供我們平衡的思維,你可以追求高難度的動作,但如果那已經讓你失去平衡,無法保持正念的練習,那也要記得適時的踩煞車。
最後,瑜伽應該是個實踐的練習,看完一輪瑜伽對人體生理的影響,最終得到幫助還是要靠自己長期穩定的練習,所以說 Do your practice, and all is coming ,不只是代表動作的正位,而是心態的正位。
延伸閱讀:
瑜伽生理學 Physiology of Yoga
如何透過瑜伽練習促進神經系統的健康
大師觀點:瑜伽是一場通往自由跟愛的探索
Doug Keller 老師早期也對哈達瑜伽的體位法練習做出解釋:哈達瑜伽的體位法練習,基本上是追尋最大化活動的自由度同時最小化疼痛(特別是由於被限制或是不平衡的活動度帶來的慢性疼痛)。這個是大部分瑜伽計畫中非常實際的一部分,帶來在身體,呼吸跟心靈最大的自由跟創意的活動度,同時認知跟克服疼痛的來源。

但這只發生在當我們能夠連結回自身,我們的覺知,那就是真知跟創意流動的開始。
哈達瑜伽從來都不只是簡單的伸展,或是追求身體的線條跟肌力,雖然它的確會涵蓋這些兼具柔軟跟肌力的益處。哈達瑜伽著重在那些身體上或能量上的阻礙或是結,就是那些阻礙了我們思想跟身體自由活動跟造成疼痛。這也可以描述成能量(Prana)藉由在身體通道內的流動,在不同的階層。
Simon Borg-Olivier 老師則指出,現代瑜伽若缺乏對個體的理解,容易誤用練習方法,甚至帶來傷害。

他強調:
所有類型身體層面的瑜伽,以及各種姿勢,運動和呼吸練習我都認為是有效的。但是覺得所有類型的練習對每個人都有效是不正確的。這也許是我想說最重要的事情。此外,我不認為任何一項練習或指示是錯誤或正確的。我相信在正確的情況下一切都是正確的。
因為 Simon 老師本身也是物理治療師,所以由他口中講出的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他表示瑜伽在現代身體和哲學方面的展現都有很多問題。
確實有人教導和/或練習姿勢,運動和呼吸的方式最終可能對那些不適合這些做法的身體無益,
無效甚至危險。並且這可能在練習時或在將來某個時候對身體,生理和/或心理造成意外傷害。
在過去的數年中,其他物理治療師和醫生已經寫了很多關於這一點的文章,但這對他來說在80年代就已經很明顯了,當時他從Sri BKS Iyengar跟其他高級教師那裡學習了10年的瑜伽教學。
他意識到人們參加瑜伽課程時遇到的許多身體問題都沒有得到充分解決,並且在現代瑜伽課程中教授的一些姿勢,運動和呼吸練習常常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而關於瑜伽哲學,他覺得本質並不是一般在許多現代瑜伽課程中教授的姿勢,運動和呼吸的身體練習所能代表的。
他有共鳴的瑜伽哲學原理是“瑜伽是認識到我們的個體意識與宇宙意識一致。”
而他認為體會這一個理念的最佳方式是意識到我們都是一體像個家庭,因此我們應該以一種母親對待她的新生兒的同樣關懷和愛的方式,通過分享良好的能量和愛的訊息來對待彼此。
他喜歡透過增加血液流動並增強循環系統的活動來“分享良好的能量”。
透過維持低心率和低最小分鐘通氣(幾乎不呼吸)並且在練習期間通常增加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在身體內“分享愛的訊息”。
通過對解剖學和生理學,瑜伽真正哲學的良好理解,使用姿勢,運動和呼吸來教授和練習瑜伽,並且完全符合有效和健康運動,生理學和物理療法的原則,以及真正瑜伽最重要的教義是完全可能的。當你應用這些原則時,就非常有機會透過身體的練習讓你可以靈活,強壯,健康,同時又感到平靜,安寧和放鬆。
換句話說,瑜伽不只是個人健康的練習,更是提升我們「愛的能力」的一條道路。
瑜伽的練習,是一場回歸的旅程
不過即使看完這篇,也只是冰山一小角,但回到前面講的,「宗教總是教人應該去做什麼,而瑜伽只是教人自在。」你的練習如果能讓你身心都越來越自在,也許你也是走在正確的瑜伽練習方向,或其實不是,那又回到一開始的初衷,為什麼你要練瑜伽呢?
最簡單的,在練習的過程中學著對自己有愛,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以愛出發,讓學生可以找回身心健康,平靜放鬆自在,最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對世界有愛,產生更多的善念。
從自我關照出發,從愛出發,我們才能將瑜伽的意義真正活在生活中,影響自己,也溫柔地影響世界。
~ Moving freely is Living freely ~
願我們都能透過動作,身心相連,找到內在的自由。
更多即時資訊跟互動也歡迎追蹤:
IG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粉專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