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0
  • 登入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註冊
  • 登入
  • 0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瑜伽練習與教學 (55)
    • 解剖學與動作的藝術 (12)
    • 開髖 (4)
    • 後彎 (5)
    • 手平衡與倒立 (5)
    • 經營成長 (7)
    • 進修心得 (6)
    • 教學隨記 (4)
    • 哲學與心法 (6)
  • 閱讀心得 (9)
瑜伽 (24) 師資 (2) RYT200 (2) 瑜伽解剖學 (13) 瑜伽生理學 (1) PRI (2) 解剖學 (0) 開髖 (4) 後彎 (4) 薦髂關節 (1) 內觀瑜伽 (1) Doug (1) 陰瑜伽 (2) Sarah (1) 脊椎 (1)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2) 經營成長 (1) 筋膜 (2) 呼吸 (1) DNS (1) 頭倒立 (1) 倒立 (2) 足踝 (1) 肩膀 (1) 骨盆 (1) pincha (1)
  1. 首頁
  2. 文章
  3. 髖關節太緊?你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伸展。
髖關節緊怎麼辦

髖關節太緊?你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伸展。

2024 Oct 28 開髖
內容目錄
  1. 髖的穩定與靈活
  2. 如何判斷髖是穩定的
  3. 髖關節訓練的思維
  4. 關於髖評估訓練的延伸思維

髖關節太緊?你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伸展。


因為:

第一,每個人的骨骼架構不一樣。
可以參考之前寫過的這篇:瑜珈開髖前必須了解的髖解剖學

第二,身體其實需要的是先有穩定健康的髖關節,在這前提我們再做正確的伸展,才會是最有效率的方法。這就是這篇要討論的重點。

髖的穩定與靈活

人是雙腳走路的動物,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球窩關節,同時肩負穩定承重以及活動的功能。

在瑜伽的練習中,開髖一直是重要的主題,同時在訓練端,各式各樣的臀肌工作坊也一直是大熱門,但背後的意義就是代表髖真的很重要。

肌肉思維 vs 動作控制思維

就肌動學的角度來說,肌肉收縮,透過力矩產生動作,所以不管是要簡易的抑制伸展還是啟動,基本上掌握正確的肌動學就可以做到。

但真的這麼簡單嗎?當然不只。
任何動作的產生,都是一個系統性的結果,簡單的說需要從大腦,神經,肌肉三者不斷的協調合作,才是我們看到的動作。

其中一環出問題了,動作就有可能出問題,所以單純肌肉層面的處理可能不是最有效的。

動作,是外界的回饋加上大腦認知,透過肌肉產生的結果。
這是我這幾年的學習跟教學,領悟出來的一個道理。

所以不管是在ID,DNS,PRI, NKT,FRC這些大家熟悉或聽過的系統,或是瑜伽,看起來在處理肌肉跟動作,其實都是在處理大腦跟神經。

例如骨盆前傾,你可能想到是要處理髂肌,股直肌,但往上一層,是否要處理一下核心,因為好的核心才能產生穩定的關節中心化,甚至往上你要處理的是大腦的認知。

所以這就是細節所在,一樣的問題,你可以用動作伸展髖屈肌,你可以用動作練習核心,你可以用動作再教育大腦神經,看起來都是動作,但處理層次不同,效果當然不同,所以才會有那種有些人處理1堂課的問題,有些人10分鐘就解決還加聊天。

所以通常當髖關節失穩,身體的保護機制除了代償以外,就是選擇讓關節更"穩定"來降低傷害,這時候單純處理活動度問題,可能不會有好的結果。

反過來,如果能夠透過好的穩定策略,從大腦認知的角度切入,讓大腦認可,達到正確的關節中心化,這時候有了穩定度,才能夠釋放活動度的空間,在這基礎上再慢慢透過練習,就能夠安全又健康的打開活動度,同時有了良好的穩定度或關節位置,在訓練上也能夠讓肌肉各司其職,這時候你學的肌動學才是真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而從不同的練習方法,也可以找到一些重要的觀念或元素互補。

- 重訓
重訓的深蹲,分腿蹲跟硬舉算是髖的基本動作,因為有負重,所以練習過程中特別會強調核心的位置,第一,避免受傷,第二,更好或更正確的發力效率。

所以從重訓的觀念來說,先找到穩定,再尋求力量或活動度才是好的順序。

- 瑜伽
瑜伽相對上對核心比較沒有特別著墨,或是說瑜伽的核心是Bandha鎖印,但一種鎖印都是各自表述,到底有沒有效就持保留態度,it depends。

但是在活動度相關的練習,其實在瑜伽早有非常多的經驗,只要正確選擇,都會是很好的工具。

例如好像有一陣子流行過"世界上最好的伸展",我相信練習瑜伽的同學一定不陌生,阿就是扭轉側角式阿,那練瑜伽的可能每個禮拜都在世界上最好的伸展。

另外像鴿式伸展,一講鴿式伸展即使沒上過瑜伽課也知道那是什麼。

所以其實針對活動度的練習,瑜伽本身有相當豐富的動作庫,但重點是如何選擇出正確的動作,以及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調整順位跟用力模式。

總結

所以重新回到一開始的主題,髖關節的穩定與靈活。

就實務經驗來說,其實很多時候的髖關節問題,包含不時出現的疼痛不適,或緊繃,無效訓練,很有可能本身是穩定度的問題,所以可能越伸展越緊繃,越練越代償。

反過來,如果了解髖關節的運作機制,透過評估找出失穩的原因,當然可以透過活動度的練習來暫時調整訊號,但還是記得要回到訓練,最後找回正確的相對位置。當有了足夠的穩定度,很多時候活動度自然會出來,或這時候可以針對個人的需求再往上加強,不管是在活動度或是力量。

先有良好的穩定,才有良好的靈活與力量。

如何判斷髖是穩定的

就實務經驗來說,其實很多時候的髖關節問題,包含不時出現的疼痛不適,或緊繃,無效訓練,排除結構性的影響或傷病史,很有可能本身是穩定度的問題,所以可能越伸展越緊繃,越練越代償。

所以需要考慮的不單純只是一個關節,而是整個系統。
要啟動也不只是肌肉,而是整體的動作連結,甚至改變大腦對穩定的定義。

而要講髖穩定,不如講骨盆穩定,因為骨盆就是下肢的核心。

那如何判斷骨盆是否穩定?

化繁為簡,可以拆為三平面的評估。

1. 矢狀面
不只是穩定的能力,也可包含肋骨腰椎骨盆的協調動作,無法做好隱含核心控制可能有問題。

2. 額狀面
大部分的移動,都是兩側交替,能夠把重量放心的交到一邊就是重要的能力。即使只做前後的矢狀面動作,額狀面的控制穩定依然很重要。

3. 水平面
除了髖本身的旋轉,也別忘了與肋骨的相對關係,如果骨盆已經相對旋轉,這時候直接處理髖的內外轉不一定會有最好的效果。

當然可以做非常複雜跟完整的評估,但有時候評估就是訓練,訓練就是評估,如果可以快速評估全面訓練,透過最基本動作來重新調整骨盆的位置,讓髖關節回到好的中心化,就是第一層的自由。

髖關節訓練的思維

上一段講到簡易評估的概念。

複習一下,可以拆為三平面的評估,也涵蓋肋骨跟骨盆的相對關係。

包含:
1. 矢狀面
2. 額狀面
3. 水平面

上次也有講,有時候評估就是訓練,訓練就是評估,如果可以快速評估全面訓練,透過最基本動作來重新調整骨盆的位置,讓髖關節回到好的中心化,就是第一層的自由。

例如矢狀面的失衡,無論是髖屈肌過緊或髖伸肌過緊,也別忘了考慮骨盆的位子影響,所以除了考慮髖關節以下,也要考慮髖關節以上,從簡單脊椎骨盆的動作可以判斷是否也有核心控制不佳的現象發生,這時候可以採用呼吸策略,或是核心訓練策略,或是骨盆動作的控制等等。

在額狀面可以注意的是重心轉移的能力,例如單腳支撐時的髖關節中心化,或是退階到弓箭步,弓箭步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細膩又有價值的訓練動作,有好的弓箭步也等於有好的髖關節穩定能力甚至雙邊承重能力,或是反過來說,雙邊動作的失能可能要回到單邊動作調整。

水平面可以思考的,除了抗旋轉,還有旋轉。
髖的內外轉出問題,不一定就是趕快要放鬆外轉肌放鬆內轉肌,如果骨盆位子不是很好,那就等於在歪斜的地基上強迫增加歪斜,反過來檢查跟訓練軀幹的旋轉能力可能比較洽當,所以有時候訓練旋轉,並不一定是要加強旋轉,它也代表著能夠穩定或自由轉移的能力。

簡單整理,如果一個面挑一個動作,可以怎麼挑呢?

例如隨便舉例:
貓牛式(當然也可以練baby呼吸系列)
弓箭步系列
扭轉弓箭步(瑜伽的扭轉側角式/世界上最好的伸展)或瑜伽不同的扭轉

他們可以是訓練,也可以是評估。

可以訓練的動作其實非常多,但說到底我們需要很多或很華麗的動作嗎?其實並不需要。

貓牛式,弓箭步,扭轉側角式,樣子看起來都很簡單,但真正的精華之處反而是要根據需求,做出非標準化的調整以達到練習的目的,這才是價值所在。

這才是訓練就是評估,評估就是訓練。

關於髖評估訓練的延伸思維

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一起探討了如何判斷髖是否穩定以及應對的策略,再來進階到活動度的練習方法,其實所有動作都有肌肉神經大腦的參與,但如何讓它們有效產生改變,才是要持續學習的重點。

- 觀念與思路
你的想像力就是你的天花板。

這不是要你天馬行空亂想,而是當你遇到一個問題要解決的時候,你的背景知識或經驗決定了你會怎麼開始想。

舉例,如果腳踝卡卡,最直觀的就是用各種方法放鬆周邊肌肉。
如果盤腿或鴿式膝蓋會痛,當然可以檢查一下膝蓋附近肌肉的狀況。太緊的放鬆,然後訓練一下。

這些都是合理的懷疑路徑。

但疼痛或活動度有問題的部位不一定是問題的根源。

左膝疼痛,很有可能是左髖不穩定造成的。
左膝疼痛,也很有可能是右髖不穩定造成左膝使用過度造成。
右髖外轉不足,也不一定一直練外轉就對了。
甚至更有可能核心或關節的相對位子就出了問題。

所以如果有更全面的視野,當一條路卡關了,也才有機會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

假設發現狀況有被處理,但依然沒有好轉的跡象,也許要考慮是否找錯真正兇手,或甚至更根本的有結構上的問題,這就需要找醫療人員協助,這也是視野的一部分。

- 評估與訓練
評估出可能的問題後,接續的就是訓練。

今天假設評估出來A肌肉要放鬆,B肌肉要訓練,問題來了,你要怎麼鬆怎麼練。

被動放鬆,主動伸展,主動訓練都是方法,選擇一個對當下學生最好的方式或組合才是真功夫,甚至到進退階的調整。

而在過程中發生的預期外動作或說代償,對我們來說就是新的訊息,這也是評估的一部份。畢竟我們所謂的控制力就是要讓想動的動,不想動的不要動,這些都需要身心腦的合作。

而訓練的目的,最終是要改變認知產生適應,對動作的了解,對動作該產生正確的感覺回饋,能夠了解自己動作執行的狀況都是重要的。

像是有些動作其實在團課都有教大家做,原則也是都有講,但因為是團課,而且原本該堂就有排定的進度,所以不一定能做到最完美的狀態。

但同樣的動作,在有時間深度討論下,同學就表示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這也是合理,所以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動作,我想第一重要,了解背後原理,第二,執行的細膩程度到底可以到哪裡,決定了最終的成效。

就像你不會看看 Youtube 就覺得壺鈴擺盪就那樣,裡面其實有非常多的細節。同理,趴姿呼吸,弓箭步,橋式,這些看似簡單到不行誰不會做的動作,一樣有非常多的細節跟調整的方向。

所以好的訓練本身就是評估,好的評估本身也可以是訓練。
而一個好的訓練,可能可以引導你解決很多你本來都沒想到的問題。

- 應用與創造
我們每個人的學習跟教學,也都是不斷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跟融合自己的經驗而成的結果。

除了學技能,別忘了要一直思考跟驗證這樣做的原因。

學習原理一般來說是辛苦的,也會有點燒腦或是觀念的碰撞,一開始需要透過簡單的動作去演練,但別忘了這不是終點,畢竟給what to do容易,但要了解why是什麼,最終可以在合理範圍再去延伸或整合進自己的工具箱裡,這才是真正的學到跟成長的概念。

學一招你就只會一招,學會一招以及它背後的概念,你就可以延伸出很多招。

看到這邊,如果你對我在平常團課或一對一如何安排髖的訓練,可以參考以下課程。
開髖基礎1 (大家都適合)
開髖基礎2 (瑜伽練習者或有排序需求的老師適合)

 


~ Moving freely is Living freely ~
願我們都能透過動作,身心相連,找到內在的自由。

更多即時資訊跟互動也歡迎追蹤:
IG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粉專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瑜伽
  • 開髖
  • 瑜伽解剖學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瑜珈解剖學

瑜伽解剖學 - 到底在學什麼? 為什麼重要?

瑜伽就瑜伽,為什麼學瑜伽一定要學解剖學呢? 當然練跟教瑜伽不一定要懂解剖學,但如果教學牽涉到人體的動作,了解解剖學也是尊重自己尊重學生的基本素養。

  • 2024 Oct 08
瑜珈開髖

瑜珈開髖前必須了解的髖解剖學

開髖 Hip opening 是瑜伽圈常用的術語,正面的解讀是安全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但又因為瑜伽有非常多角度大的動作,要安全的練習開髖前也必須對髖關節的構造有一定的了解。

  • 2024 Oct 09
後彎與臀大肌

瑜伽後彎時:臀大肌迷思?要夾不夾?

以前曾經聽到後彎時屁股要軟,但到底是為什麼實在是完全搞不懂,也不知道要怎麼做到阿(抓頭),也滿多學生也常常練到下背痛。 前幾年上了 Iyengar派 的後彎 workshop,也在香港的AYC 上過 Annie Carpenter 的 Happy Sacrum for backbend,搭配這幾年的學習,我來嘗試用解剖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 2024 Oct 10
瑜珈後彎與脊椎

瑜伽後彎完全解析 2 - 脊椎篇

一般俗稱開胸,就是增加後彎的角度,平常最常見的方法就是: 1 自己做後彎 2 拿磚塊跟輪推胸 3 老師的腳(?!) 如果有看過很久前寫過的文章,應該會知道單純用後彎加深後彎不一定會是個好方法,如果造成胸椎後方小面關節過度擠壓,也有機會造成神經的異常。 要正確理解胸椎後彎,也要了解胸椎的相關結構。

  • 2024 Oct 14

如何透過瑜伽練習促進神經系統的健康

現代社會中,快節奏的生活已經成為常態,然而,這也讓我們的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根據研究,壓力相關的疾病,如失眠、焦慮、抑鬱症,甚至心血管疾病,與神經系統的失衡有密切關係。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尋求瑜伽作為一種非藥物的身心療法。 因為瑜伽不僅僅是體位法的練習,它是一種全面影響身心的方式,能調節我們的神經系統,幫助恢復平衡。接下來我會詳細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以及瑜伽如何透過科學機制影響它。

  • 2025 Jan 11
筋膜

筋膜是什麼?筋膜大會又說了些什麼?不懂筋膜可以嗎?

筋膜支撐身體,傳遞訊息甚至是跟情緒強烈相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篇筋膜心得也許會讓你更有概念。 我們也可以思考這跟瑜珈練習有什麼關係?  

  • 2024 Nov 07

相關課程

哈達順位解析02_開髖基礎

NT 2,800

  • 課時380分鐘
  • 75人加入

哈達順位解析07_開髖基礎2

NT 2,800

  • 課時360分鐘
  • 74人加入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聯絡諮詢

購物資訊

  • 課程資訊
  • 退費政策
  • 使用條款

聯絡我們

  • Email: cwlee@akenyoga.com
  • 公司名稱: 動生自由有限公司
  • 統編: 9355759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