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0
  • 登入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註冊
  • 登入
  • 0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瑜伽練習與教學 (55)
    • 解剖學與動作的藝術 (12)
    • 開髖 (4)
    • 後彎 (5)
    • 手平衡與倒立 (5)
    • 經營成長 (7)
    • 進修心得 (6)
    • 教學隨記 (4)
    • 哲學與心法 (6)
  • 閱讀心得 (9)
瑜伽 (24) 師資 (2) RYT200 (2) 瑜伽解剖學 (13) 瑜伽生理學 (1) PRI (2) 解剖學 (0) 開髖 (4) 後彎 (4) 薦髂關節 (1) 內觀瑜伽 (1) Doug (1) 陰瑜伽 (2) Sarah (1) 脊椎 (1)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2) 經營成長 (1) 筋膜 (2) 呼吸 (1) DNS (1) 頭倒立 (1) 倒立 (2) 足踝 (1) 肩膀 (1) 骨盆 (1) pincha (1)
  1. 首頁
  2. 文章
  3. 瑜珈老師求生指南 - 終極完整版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瑜珈老師求生指南 - 終極完整版

2024 Oct 24 經營成長
內容目錄
  1.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1 :會吃土嗎?這是個好問題。
  2.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2 :全職跟兼職的差別
  3.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3 :練瑜伽到底是什麼?
  4.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4 :不同課程型態的規劃跟價值
  5.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5 :吃土當吃補的人生嗎
  6.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6 :體位法與瑜伽的關聯
  7.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7 :瑜伽老師就是一個一人公司
  8.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8 :瑜伽老師 要行銷嗎
  9.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9 :瑜伽老師如何走出新手村
  10.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10 :教學的意義
  11. 補充影片:那些師資班來不及學的事情

不廢話,最精華10篇主題集合在一起。

瑜伽老師求生終極版,就是這篇了。

認真讀完,新手少走冤枉路,老手找到更好的方向。

來吧。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1 :會吃土嗎?這是個好問題。

偶爾跟朋友聊天就開玩笑聊到,現在去瑜伽教室,隨便碰到3-4個人,大概就會有一個有RYT200的證照,然後大概再3-4個也許就有一個是在教學的瑜伽老師,說競爭其實應該也滿競爭的。

表面看起來相對輕鬆的瑜伽老師教學,其實一點也不簡單。尤其是當你從興趣開始要轉成正職之後,很多事都會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而大家變成瑜伽老師的過程,也可都說是半路出家,因為沒有所謂的瑜伽大學瑜伽研究所(大學念四年研究所念兩年),也沒有很多的瑜伽公司,瑜伽園區,當你踏入了瑜伽事業,整個不像一般社會上大部分的工作型態,你念了好多年的專業,進入社會開始投履歷,然後被雇用了,每天一到五上班,到月底薪水自動進來到等等(大部分都不是這樣的)。

也正因為是這樣,一個瑜伽老師的生涯規劃跟收入結構,其實都有非常大的變異,而每個人持續學習成長的路線也不盡相同。

說回到最現實的問題,到底一個月收入多少呢?
最簡單的算法,就是一般課費的範圍大概就是一個小時600-800不等,而一個大概可以養活自己的瑜伽老師,也許一個禮拜就要有個10-15堂課,這樣計算下來,一個月約莫就是3-5萬不等的收入(當然這個是模板之一,還有很多不同的組合)。

但問題來了,即使是以最簡單的模組來算,你要如何生出一個禮拜15堂課呢?即使好了湊齊了,中間的交通零散的時間成本呢?會不會讓你已經累到無力自我練習還有更重要的在教學上進步,畢竟一個瑜伽老師最重要的任務是教瑜伽不是練瑜伽,雖然它們是相關的但也是不同的專業。

當然分享瑜伽是美好的,但如果你教到讓你真的連生活都過不下去,你還有多少好的能量去繼續分享呢?

所以如果你是決心想把分享瑜伽當作接下來的志業的話,我的建議之一就是先記好帳跟財務規劃,知道自己需要多少能夠存活,然後,如果真的都沒課吃土,可以撐多久,然後在這段時間去慢慢建立自己的課源,而比較可以讓你更理性的去選課,而不是亂抓一通。

當一個正職老師的好處,當然就是你可以分享自己的所學去幫助別人,“看起來”時間很悠閒。
而壞處就是你開始要為自己的生涯規劃更努力的想辦法,現實理想的衝突,不穩定的收入,偶爾要吃土的困境等等,像最基本的就是有教有錢沒教沒錢這樣。

在這麼多的考量下,其實一開始可以的話,兼職是比較折衷的做法,我自己也兼職了好一陣子才轉正職的。

當然,每個選擇都有好有壞,還有很多細節的東西有興趣有空我再慢慢分享。

希望大家在瑜伽之路都可以順順利利
練習/兼職/全職都很好啊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2 :全職跟兼職的差別

繼續來分享續集。

但其實如果有10個瑜伽老師,可能就有10種不一樣的生活,所以我也是分享我所知道的。

這篇文章來分析一下身為正職跟兼職瑜伽老師,各有什麼優缺點。

如果是正職瑜伽老師:

## 優點

1. 可以或必須很常去瑜伽教室教課

也許你剛從一個師資班畢業,覺得瑜伽世界真是美好,遇到的人都正能量,我也好想趕快跟世界分享這份美好。

聽到這邊基本上沒什麼大問題,但事實上,喜歡瑜伽跟喜歡練瑜伽,只是成為瑜伽老師的必要條件之一,更重要的是你要教瑜伽,畢業後的教學也絕對不會像在師資班那樣相對簡單沒壓力,重點不是動作的難易,重點是學生的情況跟身體差異更廣,當老師面對的挑戰跟壓力相對上是更多的。

但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很喜歡分享瑜伽的人,很喜歡瑜伽教室氣氛的人,喜歡瑜伽老師生活形式的人,當然興趣結合工作是件很美好的事。

但這個優點能夠支撐起多少你的熱情就見仁見智了。

2. 擁有自己生活工作的主控權

基本上變成瑜伽老師,就像是一個自由業了,基本上你可以自己決定你想接或申請的工作或各種安排。

當你很有自己的計畫跟想法的時候,這會是一個優點,但如果沒有,其實反而會落入一種茫茫人生的囧境,恩,真的囧。

3. 時間很自由?

很多人會覺得這點看起來是優點,但別忘了瑜伽老師上課前後的時間,加上交通通勤,很多時候課的時間不好,看起來老師很閒的時候很常都是沒地方去或時間太短,只好放空休息順便備課,有時候課不多,但心裡上班模式的壓力其實也不會小。

不要忘記,自由的背後是強大的自律。

4. 邊教課可以邊練身體健康?

這個也是很常聽到的,基本上我應該會給一個白眼。當然教學上示範是會需要的,但在大部分情形下,老師是要教學生跟看學生,絕對不是整堂課自己練自己的,然後學生加減跟這樣,所以其實教課跟自我練習,基本上是兩碼子事。

講了那麼多好像也沒真的幾個優點,但還是要真正講一下缺點好了。

## 缺點

1. 就是一不小心很容易吃土

跟一般上班族比較,你依附在一個公司下當一個不管是大的還是小螺絲釘,通常都會有固定的收入,每年運氣好還可以加薪。

但當你變成一個自由業,你面對的就是一個不穩定的收入結構,即使是很多固定大眾課好了,但學生數會變,課會增減等等都是很自然,也都是你很難控制的,加上你也沒有什麼彈性假特休,沒教課就是沒薪水。

每年,每個月,甚至每周你可能都會面對不一樣的變化跟變動。畢竟經濟上的壓力這點是最現實的,這點先撐過了,其他的缺點我們再講吧。

2. 可能很快就失去努力的方向

除了經濟上的壓力以外,更重大的挑戰其實是不知道自己的職涯規畫該怎麼走,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該有什麼能力等等。

因為沒有一個標準版的教科書,也不一定能完整複製,所以如何跨過這一個關卡就非常關鍵了,以後有空再細講。

如果是兼職瑜伽老師:

基本上講到這邊就比較單純了。

## 優點

基本上你可以想享受正職老師的優點而不用擔心缺點

你一樣可以分享瑜伽的美好,但不用擔心餓肚子,某種程度來說,沒有經濟壓力下去教,也更能實現自己的教學理念,不用為了迎合市場或填飽肚子做出一些取捨,真的在完全準備好或下定決心前,兼職真的是很好的過渡期(但這個過渡期要多久呢?也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兼職瑜伽老師一樣是瑜伽老師,並不是兼職的就是不專業喔。

## 缺點

教的機會不多進步可能也不多

這個也是很現實的,一切就是取捨。瑜伽老師的工作是教學,而教學也需要經驗去學習跟進步,所以如果你目標是想要成為正職瑜伽老師的話,選擇退一步在兼職打怪升級,相對的可能就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累積經驗。  

但如果你沒有任何老本,或是餓肚子都沒關係的勇氣,去直接挑戰下一階段的話,我想先持續兼職一樣不失為是一個好主意的。 

如果每天都巴不得把辭職信丟到老闆頭上的話就是另一個情況了。

先講到這邊,而真的變成正職瑜伽老師後的挑戰,又是另一個故事。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3 :練瑜伽到底是什麼?

如果要成為一個瑜伽老師,首先就必須了解對自己來說,瑜伽到底是什麼。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看了不同的風景,經歷了不同的事件,它的定義也許也會一直改變。

但在每一個教學的當下,你還是必須非常清楚瑜伽對你來說是什麼?你為何要教這個?為何要這樣教?

相信這個是不只是瑜伽老師,也是每個瑜伽練習者的練習過程中,會一再出現的問題。

我沒有權利也無法告訴你它到底是什麼,但是有一些我的感想可以跟大家以及我的學生們分享。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看了不同的風景,經歷了不同的事件,它的定義也許也會一直改變。

## 動機

開場,我想以很久前開課講的一段話來起頭。

每次當你踏上瑜伽墊練習的時候,有想過你為何而來嗎?你的動機是什麼?

有的人想要得到身體的健康。

有的人想要得到心靈的平靜。

有的人想要練習更進階的體位法。

其實以上的動機在我看來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瑜伽練習當然不只有體位法,最簡單持戒精進中談到的”不傷害”以及”滿足”,也是我覺得同樣重要的。

再者,不管你的練習動機是什麼,我覺得”安全”不只是回家唯一的路,也是瑜伽體位法練習唯一的路。

為了所謂的瑜伽練習,在基本條件不足下做危險的體位法,或是為了達到某種形狀不擇手段,最後讓自己受傷或暴露在潛在受傷風險,如何達到身體健康,心靈平靜甚至練習更進階的體位法。

當你心中有記得不傷害的原則,也許下次你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喊停。  

當你心中有記得滿足的原則,也許下次你會知道我目前已經做得夠好了,慢慢來,繼續努力就好。  

畢竟瑜伽不是比賽,沒有所謂勝負,也沒有所謂強弱,所以何必如此執著呢?

而其實平常在我的課程中,我也從來不勉強學生,在流動課帶到輪式,但我一樣會給學生選項,可以做橋式或輪式都可以,結果下課有一個學生特別跑過來找我。

學生:「老師,我髖有點舊傷,所以很多比較深的姿勢我都主動跳過。」

我:「我知道啊,你看我有過去橋你嗎?」

學生:「沒有阿。」

我:「對阿,你這樣才是對的。完全不勉強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深度,這才是進階的練習者。」

但平衡報導回來,這不代表我們不能做進階體位法或做喜歡的練習,原則是請找到好的老師,不著急,在安全的方法下學習安全的方法練習就可以了,瑜伽體位法的練習當然也可以是充滿挑戰且有趣的。

## 關於體位法

而為什麼我們通常會拿體位法當做瑜伽練習的起點?傳承中 David Swenson說的這段話我覺得下了很好的註解(以下節錄)。

『體位法是最容易理解,因為我們看得見,感受得到自己的身體,所以它最容易入門,但到頭來這不過是一個唬弄人的把戲,像玩具一樣,只是要把你拐到墊子上的手段,讓你在這段時間專注心念。』

『而練習體位法也確實可以帶來身體上的益處,強化我們的身體跟神經系統。但話說回來,能不能做體位法並不重要,一個柔軟度又好又有力量的人並不代表他們就是進階的瑜伽練習者或是高深的瑜伽行者,不然世界上最偉大的瑜伽行者應該在太陽馬戲團裡吧。』

『瑜伽有個很有趣的特質,他是宇宙通用的工具。對某些人來說,它是健身工具,這沒有什麼不對,但是這只是表層,表層底下的瑜伽才真正令人嘆為觀止,它就好像冰山,我們往往只看到冰山上一角,海面下的部分遼闊無際,有待我們潛入海底探索,但是每個人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要探索到多深由練習者決定。』

瑜伽的世界非常廣闊,這也只是冰山一角的分享,但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持續探索,找出自己擅長且能幫助到別人的意義才是正確的行動阿。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4 :不同課程型態的規劃跟價值

當教瑜伽變成正職,除非是教休閒的,不然很現實的問題就是要能夠養活自己。

這一篇繼續來討論一下常見的課程與收費型態。

這次從兩個不同角度來分析,從學生的角度,與老師的角度。

一般大家最常遇到的課程型態,不出:

1. 大眾課
2. 研習課
3. 私人課

Retreat跟師資班就先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裡。

首先先以學生的角度分析。
註:☆多代表比較好

大眾課

價錢:☆☆☆
主題針對性:☆
個人關注度:☆☆

大眾課一般來講是最便宜的,而也因為叫作大眾課,所以對象跟課程內容是要符合大眾的共同需求。

老師規劃課程當然會有主題,但這個主題本身是考慮大部分學生的需求或是老師自己的規劃,課堂中也會根據同學調整。

這個走向很有可能不是你今天想做的練習,你上課前可能也不知道今天要幹嘛,受到的關注程度取決於學生人數多少。

大眾課就是讓我們可以持續的練習,選一個你信任的老師跟著練習,一樣可以讓身心靈得到很好的進步。

工作坊

價錢:☆☆
主題針對性:☆☆☆
個人關注度:☆

相較於大眾課,工作坊的主題性就明顯很多,會吸引來的就是對該主題有強烈學習興趣的學生,也因為時間通常會更久,老師更有時間可以做深入的分析跟教學,不然一般大眾課可能講講話時間就過一半。

而也是因為這個內容是老師進修教學的心法整理,甚至可以說是商業機密,所以定價會比大眾課高。

而學生來上課,其實並不是預期在短短3小時或1-2天就一定可以”解鎖”,而是對整體有概念,消除盲點,少走冤枉路跟加強自己的不足等等,回去後知道練習或教學的方向。

參加工作坊一般來講人會比較多,所以有時候大家會開玩笑說參加某某老師工作坊有被調整到或是叫去示範都好像賺到一樣。

簡單來說,參加工作坊是對某一個你有興趣的主題有較全面跟完整了解的好機會。

私人課

價錢:☆
主題針對性:☆☆☆
個人關注度:☆☆☆

私人課,一般人會覺得很貴,但其實如果你用另一種觀點去看,也許是最划算的,我們後面會再討論。

而私人課貴的原因當然就是它是客製化的,他是一對一或一對二到三,除了可以對你有興趣學習的東西深入了解,還同時得到老師百分之百的關注,而且可以即時發現自己的盲點跟做出調整。

因為即使是參加工作坊也會有一定的節奏,不會因為特定人停下而加強或調整什麼,所以也許進度不會像工作坊那麼快,但學到跟調整的卻是非常扎實,我個人覺得也是最有幫助的,如果只是想了解整體概論的話,那就選擇工作坊可能會更符合需求。

想得到最符合個人化的課程設計,當然私人課是唯一首選,省下無形中可能浪費的時間其實不一定比較貴。

## 關於課程的價值

因為所謂身心靈的感受收穫每個人都不同,所以我們俗氣的用數學來算一下關於課程的價值,真的錢那種。

但還是要強調一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老師很重要,找到一個適合的老師,稍微貴一點都值得,相對的找到不適合的再便宜都是不值得。

以一個學生付錢上課的角度來看,假設(實際價位當然依每個老師不同):

大眾課 400/hr
工作坊 600/hr
私人課 1000/hr

但我們以另一種角度來看這堂課整體的價值,也許會有不同想法。

例如大眾課,通常都會有開班標準,假設4人開班好了,400x4=1600,這是一堂1600價值的課,由4個人來負擔老師一小時的錢。

如果是工作坊,假設6人開班好了,600x6=3600,這是一堂價值3600的課,至少湊到6個人讓老師跟大家分享,大家都聽到價值3600有主題性的內容,當然有得到額外的關注都是賺到。

所以同個標準看到私人課,只要花1000塊,就可以聽到3600價值的課加上百分之百的個人化關注,所以之前才說如果這個角度來看,看來私人課是最划算的。

概念上大概是這樣,下次大家上課看到價錢時,也許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那對於教學的老師來說呢?

大眾課,研習課,私人課。
我覺得教好大眾課是最基本的技能,接下來也許再增加私人課或研習課才是比較好的路徑。

一開始的起點通常都是大眾課,如果是給教室請的,那大概課費就是一堂600-800不等。要湊到一定的月薪就是要累積足夠的課。

而如果有能力的話,或是換句話說,必須累積這個方面的能力。
我覺得就必須到有自己招生的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單位時間的收入,也比較能夠自己控制上課時間。不然都一樣是用最基本的時間換金錢,還不考慮交通跟空堂的成本。

至於要自己招生,甚至要教私人課或研習需要有什麼能力,內容真的要寫寫不完,但選對老師選對課,有累積正確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前提。

最後還是要補充,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上工作坊跟私人課,但當你有針對性的需要,這的確是個好選擇。

而不管是什麼課都好,身為學生的我們就要學著尊重專業,身為老師的我們就是要持續學習跟進步。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心目中理想的課跟老師,如果找到了就要跟好跟滿阿。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5 :吃土當吃補的人生嗎

說到又愛又恨的研習,通常瑜伽老師的OS也許會是這樣的:

「我是菜鳥,都沒經驗,是不是要趕快猛上研習跟上潮流呢?但當算了明年要花多少錢後,心中一糾,想想又要吃土啦。哼哼,證照多又不代表什麼。但最後可能還是不爭氣的報名了。」

上完後,比較好的狀況是,內容滿好的,老師也教得滿好的,但如何反應在自己的教學,也許就是一招半式,或上完好像就是充電一下,更別說很慘的上完沒什麼收穫那種,但這個會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點,包含自己的狀況跟規劃等等,太複雜就先不講。

但如果你只是學生,或是沒經濟壓力的,就不在此討論範圍內。

那到底研習多寡跟教學的品質的關係如何呢?很多人也會說研習很多不代表很厲害,這是當然,這篇就簡單的用象限圖作一下分類。

Type 1 認真又有天分的學霸
很會教,然後又一直在進修。
這就是傳說中的,最可怕的不是你的對手比你聰明,最可怕的是比你聰明的對手還比你努力,大概是這個意思。
但千萬不要覺得只要自己上過一樣的課就會變得很會教。

Type 2 有天分的學霸
很會教,但不一定上非常多研習。
學習是必要的,但大量付錢學習真的看狀況,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變成這樣而不是砸大錢。
基本以上都被歸類為綠燈,就是相對安全的。

Type 3 菜鳥
沒什麼經驗,不會教,也沒上什麼研習。
通常剛出道的老師大概就卡在這個區。會有點辛苦但還不是最糟。

Type 4 迷路的菜鳥
不太會教,結果還上了很多研習,然後還是差不多。
這是最慘的,可謂是人財兩失。

綜合以上。
最可怕的其實不是你處在菜鳥,最可怕的就是你是迷路的菜鳥但卻以為你是認真的學霸,以為上了很多研習就可以變得很會教或是課開得很穩定。

這時候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就是,暫停參加研習。

你可能覺得我就是不會,覺得焦慮,結果你又叫我不要繼續上課,不是很矛盾。

其實不是的。

人生最大的遺憾並不是沒有努力,而是很努力了最後發現努力錯方向。

如果一直上研習但卻沒有讓你教學更進步,那一定問題不是在老師,而是在自己。

例如:

1. 你的底還不夠,練習經驗也不夠,無法很好吸收

2. 你的問題不是出在研習,而是自己學習力或教學的本質問題

3. 你選錯研習了 (選研習是個學問)

好好的幫自己檢視這三個問題,才不會一直走錯路。

最後話說回來,還是需要進修對吧?沒錯。

當然研習通常來講是一個快速吸收講師教學精華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最快的,但萬一選到雷自己可能就變成進擊的巨人的食物得不償失阿。

所以我們也必須注意其他自己可以努力的地方,例如:

1. 重新檢驗自己學習過的東西,更加精通它。

以一個RYT200的教學來說,大多都有非常多內容要學,畢業後其實大多數內容你還不是非常精通,這時候與其花錢再去上課,不如先用省錢的方法先把底打好。

如果選錯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所以一直以來對學生詢問選擇師資的建議。我都非常謹慎。

2. 看書,網路資源,自我檢討。

這些都是花費相對低的,網路上其實有很多免費又很好的資訊來源,或是看相關的書也可以,但當然需要自己有些底子去篩選,這也是自己要做的功課。

而透過自我檢討,也能夠對自己不足的地方更有覺知,包含課程規劃怎麼變得更好,每次的教學中,哪邊做得好,哪邊做得不好,進而才知道以後要往哪個方向前進,或是觀察其他前輩或老師,看看有沒有什麼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

3. 問同學,問前輩。

以瑜伽老師工作的模式來說,通常都沒有同事,頂多就是課前後照個面這樣,但其實如果能夠找到同學,更好的是前輩來討論一些問題,其實無形中得到的方向跟幫助會比想像中的大,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有人指引正確方向。

找到對的人問,有時候就是超級關鍵的差距。

4. 經過了前面幾個步驟後,這時再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老師跟課程,相對上應該就比較不容易遇到雷。

如此你就可以慢慢的開始打好自己的底,增加自己的視野跟學習力,而這時候你已經有一定的經驗跟能力,也對自己的方向比較了解,這樣再選研習自然加分程度更大,上軌道後基本上就不太需要擔心了。

當然最快的方式,還是找到人或mentor問了。

除了一直吃土的無限循環,其實你還有其他路的。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6 :體位法與瑜伽的關聯

我們都知道瑜珈不只是體位法,但體位法卻是最普遍的入門。

對於體位法的學習與教學,我們該如何去思考呢?

先轉錄一段達賴喇嘛的訪談逐字稿。

瑜伽中的結合

問:我想問您,我想做瑜伽訓練的教學,結合瑜伽與吐納。我想問您,這會有幫助嗎?還有哪些重要的內容,是您覺得必需要包含在內的?這堂短暫的課程裡,哲學的部分只能有三十分鐘,哪些是應涵蓋的重要內容?

答:現今的瑜伽是指身體運動,還有吐納的控制,這是印度教跟佛教密法的共同點,你可以結合這(運動及吐納兩種的)瑜伽,這對增加專注力非常有幫助。

非佛教徒專注於「我」Ātman,像是靈魂,可以遠離身心,這個靈魂就是「我」Ātman。

佛教否定獨立自主的我或自己,「我」只是因由身心的結合所認定的。你可以結合這兩者,這樣很好。練習瑜伽,對我們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幫助,也會加強專注力,這是非常好的。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段非常有大智慧的解讀。

也許會有瑜伽練習者想舉手說:瑜伽不是只有體位法跟身體健康阿,我的解脫呢。

尊者會不知道嗎?

我不確定。但我的理解是與其要糾結怎樣叫瑜伽,不如換個角度來看你如何透過你所認為的瑜伽,讓自己變得更好,不管是身心靈哪個層面。

這時候先把身體照顧好,看來是個非常好的開始。

費登奎斯講動中覺察,也是討論如何由身入心。

構成人的自我意象有幾個因素,遺傳,教育與自我教育,其中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我教育。而動作,就是一個透過自我教育來影響或改變自我意象的最好切入點。

像我看起來是個瑜伽老師,只因為我開很多瑜伽課?

但是我也不只教瑜伽的動作,甚至我瑜伽課教的動作也不一定看起來很瑜伽,所以說我是瑜伽老師,我個人覺得就是為了方便溝通而已。

瑜伽老師,就一定要比較高尚靈性?其他老師就不用?

我也覺得我不是那個路線的。

或是講講大家最愛談的正念,不要講瑜伽,講健身好了,想像今天你在練習,身上扛了100多公斤的重量或是準備要破PR,你會不正念嗎?當然超級正念的阿。

重點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怎麼做。

之前上課有個老師講了一段很有道理的話,我也轉錄一下。

他說:

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不一定是瑜伽人,但事實上他做的事很瑜伽。
例如達賴喇嘛。還有一些我認識的老師或學生也是。

但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是瑜伽人,但事實上他卻比較像是商人,名人,等等。
例如Bikram,還有以下你可以開始自己想了。

"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it'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

From蝙蝠俠:開戰時刻 (Batman Begins)。

最後來一段周星馳的經典台詞:

李蓮英:哼哼!你好大的官威呀!包大人!如果再讓你做兩年官,恐怕你連老佛爺也不放在眼裡了吧!

包龍星:我當然不放在眼裡!老佛爺是要放在心裡尊重的!像你這樣整天掛在嘴邊講,毫不介意,你是何居心?

同理,瑜不瑜伽,正不正念也不用天天掛在嘴邊講的。

瑜伽其實也是行動的練習,帶有正確意識的做出正確的行動,而不一定是偽善的覺得一切事情都跟自己沒關係。

就像阿周那在戰場上如果偽善,而不做出他該做的行動,可能他也是一個失敗的瑜伽練習者,無法得到解脫。

而體位法的練習,是個工具,透過工具培養正確的瑜伽精神,就是瑜伽。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7 :瑜伽老師就是一個一人公司

如果要轉職成正職瑜伽老師,就必須要先有一個意識:

“瑜伽老師就是一個一人公司”

所以當你是一名瑜伽老師時,除了認真進修以外,你真的也需要培養多元的技能才能讓生涯越來越順利。

用公司的角度去看,可以簡單的分以下幾個領域。

當然就為了溝通方便,定義就沒有太精準,概念為主

## 進修部:學習上課

首先,作為一名瑜伽老師,你得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就像手機需要定期更新一樣,你的技能和知識也需要持續更新。參加研習,上線上課程,看書,看Yooutube等等。

當然,學無止境,特別是當你的工作是教導別人的時候。

但大家通常這個都做得很勤,而反而忽略了其他面向。

## 研發部:升級開發課程

接下來,說到研發。這不僅僅是讓你的課程內容更豐富,還要讓它更有趣、更吸引人。

想想怎樣能讓你的瑜伽課與眾不同?或許可以嘗試一些不同結合,或者開發一些適合特定族群的課程。就像廚師嘗試新食譜一樣,不斷嘗試,不斷創新。

當然把既有的課程內容不斷的升級優化也一樣重要。

## 公關部:認識對的人和客服

作為一名瑜伽老師,你不一定得成為一個社交高手。
但能夠認識對的人,得到對的資訊也是很重要。

另外以公司的角度來說,學生就是公司的客戶,所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耐心聆聽他們的反饋,這樣才是一個好的循環。

就像我朋友都會開玩笑的叫他學生"老闆"。因為薪水都是老闆給的。

## 行銷部:寫文案寫文章

現在來說說行銷。
這不是要你變成一個全天候的銷售員,而是要學會如何有效地傳達你的熱情和專業。開個部落格粉專IG都可以,寫寫你的瑜伽心得或實用的內容。通過社交媒體分享你的故事和經驗,讓更多人認識你。

## 財務部:理財規劃預算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財務管理。這可能是最不“瑜伽”的部分,但卻是非常重要的。設定清晰的財務目標,管理好你的收入和支出。這就像瑜伽中的平衡姿勢,需要專注和持續的努力。

如果再換一個比較簡單的商業模型來講,身為一個公司,就必須考量幾個層面:

第一,商品策略
第二,營運模式
第三,財務規劃

你要提供怎樣的商品,如何賣,財務上的進出考量為何。

總之,作為一名瑜伽老師,你就是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公司。從學習新技能到開發課程,從建立社交網絡到行銷自己,再到理財,這一切都是你的責任。

如果你還不清楚該不該轉職,很可能你還沒有想得很清楚。

雖然不用完全做好準備,但至少請做好40%以上的準備再衝吧。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8 :瑜伽老師 要行銷嗎

這個也是常見的問題。

行銷本身是個中立的詞,行銷不等於那種怪怪的直銷,行銷也不一定是割韭菜,決定了這個行動的結果,其實是你的初衷。

當變成了正職,也是一種的商業模式,除非你已經很有錢要教學做功德,不然就一定會牽扯到銷售,行銷。

再來對於行銷,每個不同背景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跟目標,以下單純就是以我自己的看法陳述。

如果你覺得我的模式是你覺得喜歡的,那不妨參考看看。

簡單的兩個結論:

第一,基本的行銷是為了讓你的學生找得到你
第二,真心分享是最好的行銷

為什麼這麼說?

想想今天你要開一家拉麵店好了。
開在山上,然後不掛招牌,不發傳單,沒有任何廣告,請問這家店要怎麼有客人?要口耳相傳也必須有第一組客人吧。

所以同樣的道理,現在是網路世代,你已經不用走上街頭發傳單發名片了,所以最方便的社群媒體就是你的名片。

一個開課的老師,最基本的功課就是:
讓想找你上課的同學知道怎麼找到你。

除了很制式化的課表以外,我會強烈建議附上你的自我介紹跟教學理念。

因為你的教學不會適合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也都有自己適合的老師。

所以好的介紹,把自己的特點跟價值觀寫出來,這樣幫助理念相近的學生可以找到你,同時也避免理念不同的學生找到你,這兩個一樣重要。

再來,要寫什麼?
我會說真心的分享是最好的行銷。

有的人的分享是為了分享,但有的人的分享是為了銷售,雖然也都是正常合理的。

凡事除了要以終為始,也要莫忘初衷。

我至少從2015年就開始寫文章了,那時候也沒有甚麼流量行銷,長短影音,變現的顯學,我當初單純就是覺得有學習到一些東西,有體驗到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對某些人有幫助。

所以我就一直寫到現在,包含這篇也是。這些知識這些時間,都沒人付我額外薪水,但我自己覺得開心就夠。

有同學也會問,這些寫出來不就被學走了,這樣不就沒有學生會來找你上課?

我個人的看法是,其實不會。

即便是現在覺得短影音流行,大家都說這種模式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的時代。長文長影音雖然好很多,但真的要深入學習,還是必須透過學習。

我會偏向把文章當作是給還沒上課學生的預習,以及上過課學生的複習。

很常見的情況是,同樣的文章,上過課的學生再看一次,才真的看懂,或是看出中間更深的涵義。

再來,之前也講過的。

透過分享,我覺得收穫最大的,其實是自己。

輸出大概有兩層的意義。

第一層外在意義,就是連結,跟別人溝通,讓別人知道你,或是要說行銷也可以。這個當然重要。

但我覺得最歷久彌新的,是內在意義。
它不會因為任何演算法或新平台的興盛而改變。
透過輸出,才會讓自己學的東西具現化,甚至有進一步升級的空間,同時也會碰撞出更多對話。

所以想清楚之後,其實對自己想前進的努力方向有概念,所謂的行銷也只是一個工具,重點還是把自己的內容準備好,至於工具要怎麼選擇怎麼用,就是個人的自由了。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9 :瑜伽老師如何走出新手村

剛上完師資,或是正在上師資,準備要面對這個實際的教學市場了嗎?

我想很快你就會遇到以下幾種困境,那面對這些困境該怎麼辦?

這篇文章應該考可以給你一些方向。

- 困境一 孤軍奮戰是常態

其實不管是瑜伽老師或健身教練,大部分都是一人公司的模式,即使有在所謂的公司或工作室,組織架構相對扁平,如果有去任何公司上班過的就會秒懂那種差異。

如果是健身教練,還有連鎖健身房或是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可以加入成為團隊,但如果是瑜伽老師,其實相對沒有那麼多選擇,大部分都像是UberTeacher,就是到處找課教課。

而養一間教室也不容易,因為成本就在那,一開始通常還是校長兼撞鐘兼老師,才有機會收支平衡,課表開超級滿,最後根本沒學生課沒開成也是白搭,所以通常也不會額外養老師,就類似拆帳或給單堂課費這樣走一步算一步。

- 困境二 僧多粥少

記得很久以前有被加入據說是運動有氧瑜伽老師的群組,裡面通常一有代課訊息釋出,餓虎撲羊還不足以形容那種熱烈的搶票感覺,即使pay很爛。

再來,每年師資畢業的人數超多,一年可能就會產生數百個"合格瑜伽老師"(如果以最基本的有RYT200當標準),所以瑜伽風行很久了,我相信練瑜伽的人一定有增加,但瑜伽老師增加的速度更恐怖,以部分經營者的角度來說,反正一堆免洗的,我pay給的低,你不要還有一堆人要,這個現象多年前就存在了,現在只會更糟。

這個就是目前的現狀,不知道對於那些上師資是想當正職的,你的老師有沒有跟你講這件事。

- 困境三 失去成長的方向

這個其實是最大的問題。

有些師資班已經像發證工廠,所以其實有付錢當下上師資當然大家都開開心心,重點是畢業後,你可能發現你最熟的跟有持續聯絡的,就是師資的同學,老師大概就存在你的未來履歷中而已。

當然也不是要無限上綱師資的保固,但現實是畢業後就是 on your own。
假如你當初師資學的夠水準,出來還有自己前進摸索的能力,萬一遇到了雷,出道就是幻滅的開始,你發現你該會的根本什麼都不會,或你會的,其實說不定連你的學生都會。

但逝者已逝,花出去的10多萬也不會回來了,萬一工作還辭了,那更慘。

不過假設你還有一點點微存款,好,那來努力的進修吧。
但現在市面上不缺各類的研習課程,但最大的困難是,你該上哪一個?
肌動學?激動學?皮拉提斯?提拉米蘇?動物流?斷水流?嬋柔?禪修?行銷?詐騙?XXX?OOO?

上也不是不上也不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寫了這些,不是要打擊你,只是你要先願意認清現實狀況。
說實話,困境一跟二,勉強加入三,都不是你的錯,這就是目前的產業現狀,所以要先認清現實,才知道什麼是你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你無法改變的,或是應該真正的往前看,接下來該怎麼辦?才是重點。

轉機在哪?有以下三個建議。

- 建議一 找到你的導師mentor
- 建議二 不盲目的持續學習
- 建議三 找到自己的定位跟價值

這三點一起講。

如果要我說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你一次跳脫這些窘境或是開始走出這些窘境,最好就是能夠找到你的導師跟mentor。

One for all。有人帶你走或給建議當然會順利很多。

例如教深蹲怎麼蹲,倒立怎麼做,這些流程其實都相對有一個原則,每個人來學都差不多,很多研習都有教。

但現階段的你該學什麼?下一步怎麼走?這個就是非常個人化的。
你最需要的,就是有經驗的人根據你的情況給建議讓你有所參考,而不是自己完全靠感覺瞎選。另外真的不要做研習獵人。

除了這些,很多實務上會遇到的大大小小問題,也通常不會在任何研習找到解答,答案通常在有經驗的人的頭腦裡。

有時候好夥伴也會是你的mentor,也許他會知道你不知道的,或看到你沒看到的事物,這時候他的建議就會對你有幫助。

找到mentor還有好夥伴,我覺得是重要的功課。超級。

不過說實話,本來就沒有人有義務無償解決你的問題,包含在網路上問也是,你覺得你只是隨口一問,但對方回答都花自己的時間。

像律師上班都以時間計費,當你今天主動要問一個人你自己的問題,你是有願意花錢的覺悟還是只是想問免費的?

所以該怎麼辦?
想要別人怎麼對待你,要先怎麼對待別人。人都是要互相的。

你想要有好夥伴,那就要自己透過篩選跟找尋,慢慢廣結善緣,也要在自己能力內願意幫助別人。

如果覺得想跟哪個老師學習,在能力範圍內可以去上他的課最直接的學習方式,或看他平常的分享(如果有的話)。

而也不一定只能有一個mentor,因為在不同的狀態或不同的問題可能需要不同的解答。

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果你有一些好夥伴跟mentor,那你就能掌握到更好更高品質的資訊,相對你就能不盲目的持續學習,慢慢的也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跟價值。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僧多粥少的問題,真的老師太多了嗎?
其實學生不缺老師,缺的是好老師。

如果有好的mentor,也記得分享給你的好夥伴。

如果連好夥伴都沒有,該怎麼做,你應該知道了。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10 :教學的意義

在黃金圈的概念當中,find your why 其實是最重要的。

這也可以解讀成意義。

簡單來說,人生的意義來自可以做:  
你享受的事  
你擅長的事  
世界需要的事  
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  
  
但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可以擁有全部,有時候就是自己的選擇。  
  
回想轉職過後,很多朋友問我的心路歷程,跟怎麼敢做這種轉換。  
  
之前的我就是一個科學園區工程師,年薪百萬大致上不是什麼問題,包含我的同事們也都是。  

但「舒服但感到空虛」,還真的是很恰當的寫照。  
  
而轉換過後,有朋友問說薪水差多少,嗯,應該至少腰斬吧,而且花的還更多,重點還不是玩樂,都拿來上課居多,以前一年至少出國兩次,還參加音樂祭,近幾年只有參加研習,然後都很多次。

不過當然隨著年資已經7-8年,狀態已經不一樣了。
  
BUT,雖然比起之前坐辦公室,時間到薪水就進來相比,現在什麼事都要自己張羅,很多事都無法預期,壓力也是相對大很多,但能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應該還有算有一點擅長,而對別人或世界也有幫助,也還有人付學費讓我不要吃土,基本上已經覺得很感恩擁有的一切了。  
  
而之前也看過一篇文章說,不要放大所謂“放棄年薪百萬而去種田”的價值,因為當你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時,無形中已經默認年薪百萬是值得被優先追逐的。

但並不是說這個就不行,如果你的志向就是追求年薪百萬,那就去吧,而如果你的志向是種田或想當瑜伽老師,那就去吧,只是永遠要知道你的取捨是什麼。  
  
而講回來,當你選擇當一個瑜伽老師,除了極少數,剛開始其實很多人都無法賺大錢的,甚至能夠維持收支平衡就已經是很好的狀況了(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的)。  
  
只是另一方面,能夠比較擁有生活的自由,跟分享自己所學幫助別人,就是人生中無形的收穫了,也就是這個讓大多數人在繼續努力著吧。 
  
但剛好目前我已經是正職瑜伽老師,也很多人會問師資班的相關訊息,除了給哪個師資班比較好的建議以外,我覺得有幾件事自己要先想清楚。

再重新看一次人生的意義:  
你享受的事  
你擅長的事  
世界需要的事  
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

所以,喜歡瑜伽,喜歡練瑜伽跟教瑜伽,教瑜伽維生是完全不一樣的事。

例如,你會享受教瑜伽嗎?從外面看總是不準的,真實在教學的瑜伽老師也都會面臨不同的困境或低潮,這通常不會在上課看到,在上課的老師會努力的維持自己的能量,也是一種責任。你有跟線上老師聊過這塊嗎?

再來,你擅長教學嗎?不只是上完RYT-200老師敷衍的鼓勵一下你教的真好就算數了,除非老師肯講真話。不然出去面對的學生都不是上師資班的同學,有程度更初學的,有程度更進階的,你有足夠的資源幫助你持續成長嗎?

世界需要的事,除了瑜伽老師,還有其他很多,拯救世界不一定要當瑜伽老師。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瑜伽老師,以及其他有幫助的職業。

最後,最現實的就是,你能不能賺到錢養活自己,以下三千字省略。

所以,投下10萬塊是小事,轉職是大事阿,請三思而後行。

重新自我檢視一下,你人生也許有更好的意義。

那如果已經是在職的瑜伽老師可以怎麼努力呢?

- 你享受的事  
瑜伽教學有非常多的模式與形式,請選擇你自己有呼應的模式,不一定要跟風,因為你無法享受自己的教學內容,只會是一種消耗。

- 你擅長的事  
這跟上一個類似,但你享受的不一定會是你擅長的。
我的建議是需要找到一個平衡。

以上比較像內在的動機。
接下來兩個比較像向外的溝通,也牽扯到一些行銷或是商業的概念。

- 世界需要的事
世界需要的事,也可以簡化成學生需要的事情。

可以反向思考,你會的事情中有沒有什麼是學生需要的,而很多時候可能學生自己沒意會到,那你就需要進一步的說明,解釋。
這也是一種好的行銷。

- 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
最後,你還是得付你的帳單。
再好的專業,能夠幫助別人,無法讓你有收入也無法長久。
為了你的永續經營,能夠得到合理的收入也很重要。

這裡不一定是被動的讓別人主動來付你錢,如果一直卡關,這時候研究一下如何讓別人付你錢也是需要的功課(當然是用正當的方法)。

所以有商業思維還是重要的。

所以綜合來說,當你決定單飛成為一個正職瑜伽老師,你就是一個一人公司,很多面向都需要學習。

但也不用著急,在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的功課,關鍵是能不能在關鍵時刻找到正確的明燈阿,另外還是要向內探索,找出自己的意義。

祝福大家

補充影片:那些師資班來不及學的事情

最後附上一個免費卻無價的影片,那些師資班來不及學的事情

想要直接上完整課程: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想要上我的師資培訓:如果我要開瑜伽師資培訓 那會是這樣的...


~ Moving freely is Living freely ~
願我們都能透過動作,身心相連,找到內在的自由。

更多即時資訊跟互動也歡迎追蹤:
IG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粉專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瑜伽
  • RYT200
  •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 師資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瑜珈解剖學

瑜伽解剖學 - 到底在學什麼? 為什麼重要?

瑜伽就瑜伽,為什麼學瑜伽一定要學解剖學呢? 當然練跟教瑜伽不一定要懂解剖學,但如果教學牽涉到人體的動作,了解解剖學也是尊重自己尊重學生的基本素養。

  • 2024 Oct 08
瑜珈師資 RYT

瑜伽師資訓練 RYT 200 到底是什麼?

每過一陣子,都會有關於瑜伽師資的討論。 時代一直在進步,我想知識的傳遞也是非常重要,至少確認自己在了解的狀態下做出選擇,而不是單純看了網路令人心動文案的衝動決定。 來看看瑜伽師資培訓到底是什麼吧。

  • 2024 Oct 04
瑜珈生理學

瑜伽生理學 Physiology of Yoga - 可能比瑜伽解剖學還重要的學問

當你去書局找書,現在要找瑜伽解剖學應該非常簡單,但要找瑜伽生理學的專書就相對困難,但偏偏瑜伽在生理學上的一些"神奇"療效又常常是被提出的賣點,所以這本書就出來的正是時候。

  • 2024 Oct 05
思考

如何思考自己的學習策略

特別是針對一人經營,一人創業者,瑜伽老師或健身教練。 離開了公司的體系,沒有被動的被拉(推)著走,很多的決定權都落在自己身上。 一開始是很自由沒錯,但久而久之,但人生開始出現關卡,特別是不知道該往哪去怎麼辦?

  • 2024 Oct 31
後彎與臀大肌

瑜伽後彎時:臀大肌迷思?要夾不夾?

以前曾經聽到後彎時屁股要軟,但到底是為什麼實在是完全搞不懂,也不知道要怎麼做到阿(抓頭),也滿多學生也常常練到下背痛。 前幾年上了 Iyengar派 的後彎 workshop,也在香港的AYC 上過 Annie Carpenter 的 Happy Sacrum for backbend,搭配這幾年的學習,我來嘗試用解剖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 2024 Oct 10
scapula uw

上肢順位:肩膀遠離耳朵是一個萬用的cue嗎

不管在上什麼類型的課程,瑜伽或重訓,肩膀遠離耳朵是一個常見的口令。 但是你有想過,這個口令真的是萬用的嗎?會不會有些情況這個口令反而會造成不適合的練習順位? 讓我們看下去。

  • 2024 Dec 08

相關課程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NT 2,500

  • 課時375分鐘
  • 90人加入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聯絡諮詢

購物資訊

  • 課程資訊
  • 退費政策
  • 使用條款

聯絡我們

  • Email: cwlee@akenyoga.com
  • 公司名稱: 動生自由有限公司
  • 統編: 9355759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