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0
  • 登入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註冊
  • 登入
  • 0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瑜伽練習與教學 (55)
    • 解剖學與動作的藝術 (12)
    • 開髖 (4)
    • 後彎 (5)
    • 手平衡與倒立 (5)
    • 經營成長 (7)
    • 進修心得 (6)
    • 教學隨記 (4)
    • 哲學與心法 (6)
  • 閱讀心得 (9)
瑜伽 (24) 師資 (2) RYT200 (2) 瑜伽解剖學 (13) 瑜伽生理學 (1) PRI (2) 解剖學 (0) 開髖 (4) 後彎 (4) 薦髂關節 (1) 內觀瑜伽 (1) Doug (1) 陰瑜伽 (2) Sarah (1) 脊椎 (1)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2) 經營成長 (1) 筋膜 (2) 呼吸 (1) DNS (1) 頭倒立 (1) 倒立 (2) 足踝 (1) 肩膀 (1) 骨盆 (1) pincha (1)
  1. 首頁
  2. 文章
  3. 膝蓋超過腳尖有問題嗎?膝蓋痛是怎麼回事?

膝蓋超過腳尖有問題嗎?膝蓋痛是怎麼回事?

2025 Mar 10 解剖學與動作的藝術
內容目錄
  1. 膝蓋的解剖學與動作
  2. 膝蓋的保護組織
    1. 什麼是 Unhappy Triad?
    2. 延伸討論:前十字韌帶的小知識
    3. 膝蓋受傷,膝蓋不舒服的思考方向
  3. 為什麼足背屈很重要
  4. 從解剖學到生物力學
  5. 案例:深蹲過度膝內扣
  6. 案例:後彎膝蓋痛
無論是在重訓圈還是瑜伽圈,都會出現一個江湖傳說,就是膝蓋不能過腳尖,不然膝蓋會壞掉。

但真的是這樣嗎?
非黑即白的答案看來不會是正解,我們該如何從最基本的解剖學跟肌動學,甚至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功能去分析呢?

膝蓋的解剖學與動作

根據膝蓋的結構,最主要的動作就是彎曲跟伸直,另外小腿跟大腿還可以有幾十度的相對旋轉,可以定義做是膝蓋的內外轉,而膝蓋理論上沒有內外翻的動作。

即使有內外轉的動作空間,但我們依然不希望有過度的內外轉,不然可能會對半月板跟周遭的韌帶等軟組織產生過度的壓力,進而造成一些不適或疼痛。

 
 
那膝蓋的保護組織是什麼?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膝蓋的保護組織

膝蓋的保護組織,主要有5個,包含:
前十字韌帶、內側副韌帶、內側半月板,後十字韌帶,外側副韌帶



1. 前十字韌帶 (ACL)

功能:
防止脛骨(小腿骨)向前滑動(相對於股骨)
限制膝蓋過度內旋與過度外翻
穩定膝關節在跑步、跳躍、轉向時的動作

2. 內側副韌帶 (MCL)

功能:
穩定膝蓋的內側結構
防止膝蓋過度外翻(膝外翻 / Knee Valgus)
支撐膝關節在側向動作(如橫移、側向推力)中的穩定性

3. 內側半月板

功能:
吸收膝蓋壓力,提供關節緩衝
幫助膝蓋分散重量,減少骨頭之間的直接摩擦
穩定膝蓋內側,協助膝關節的旋轉與滑動

4. 後十字韌帶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功能:
防止脛骨(小腿骨)向後滑動(相對於股骨)
在膝蓋屈曲時提供穩定
協助膝關節在強烈衝擊下的穩定性(如跳躍落地、下坡跑步)

5. 外側副韌帶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LCL)

功能:
防止膝蓋過度內翻(膝內翻 / Knee Varus)
穩定膝蓋外側,防止膝關節過度偏移
與膕肌(Popliteus)共同幫助控制膝蓋旋轉

什麼是 Unhappy Triad?

Unhappy Triad(又稱「膝蓋受傷三部曲」)是前十字韌帶 (ACL) 撕裂、內側副韌帶 (MCL) 撕裂、內側半月板受傷的組合性膝關節損傷,通常發生在高衝擊運動或膝蓋受到外力撞擊的情況下。這種損傷最常見於足球、籃球、滑雪等運動員,特別是在膝蓋受到側向撞擊或劇烈轉向時。

延伸討論:前十字韌帶的小知識

前十字韌帶從股骨髁間窩的後外側,往前下方走到脛骨的前內側,也連接到內側半月板,是主要的承重區,由於走向跟連接點的關係,主要功能為防止小腿脛骨的前移,當然也防止包含膝蓋過度的額狀面水平面動作。後十字韌帶的走向剛好相對,主要是防止小腿後移。

前十字韌帶的前後束

其實再細分,前十字韌帶還可以分前後兩束。

Anteromedial bundle (AMB)
Posterolateral bundle (PLB)

膝蓋在伸直的時候,AMB跟PLB呈平行,而PLB會被繃緊,防止膝蓋過度超伸,小腿前移以及雙邊的旋轉。

膝蓋在彎曲的時候,AMB跟PLB呈交錯,而AMB會被繃緊,主要在屈膝的時候防止小腿過度前移。

整體來說,ACL提供了85%以上的阻力保護小腿前移,同時也是防止膝蓋過度旋轉跟內外翻。

而保持膝關節健康最重要的關鍵,依然是在動作控制,良好的髖膝踝協調,才能產生最佳化的動作跟壓力分配。

即使是針對受傷的軟組織做過修復或處理,如果沒有改變動作模式,那有很大可能會再復發,或是產生對側腳ACL新的損傷,不可不慎阿。

膝蓋受傷,膝蓋不舒服的思考方向

而了解膝蓋的動作,才能進一步知道如何正確的練習,以及避免膝蓋的受傷。

膝蓋的關節活動度主要在矢狀面,就是彎曲伸直的動作,在解鎖非伸直狀態,在水平面會有小幅度的內外旋轉,另外在額狀面可視為沒有活動度。

所以如果在任何下肢動作,上方的髖關節或下方的踝關節出現了動作障礙,這時候膝蓋就要被迫做出過度的旋轉或內外翻動作,而肌肉如果又沒有足夠穩定的力量,就會產生瞬間或慢性的損傷,特別會出現在一些球類,需要跑跳的運動,或瑜伽練習中長期錯誤的順位影響。

如果肌肉失去控制力,關節的下一道保險就是韌帶,而前十字韌帶又是膝蓋最主要的穩定結構之一,所以常聽到前十字韌帶損傷的案例。

為什麼足背屈很重要

那我們反向的來看,如果膝蓋不能過腳尖,會不會也是有問題?

這就帶出了另一個重點,除了腳趾靈活跟足底筋膜要有彈性以外,你知道其實我們也必須要有足夠的足背屈活動度嗎?

而要有足夠的足背屈,就會需要膝蓋能夠過腳尖的能力。

根據肌動學的資料,一般正常的開放鏈無負重的足背屈角度大概是0~20度,步態中大概需要10度,而研究文獻指出,負重的足背屈角度最好要大於36度,我自己不是很精準的測試大概可以兩腳45度左右。



有時候在瑜伽的練習中,常會聽到老師說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不然膝蓋會受傷,基本上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比較有風險的其實是膝蓋過腳尖加上額外的旋轉,就是膝蓋內扣或外倒,這會對膝關節造成額外的扭力,才是我們比較不希望看到的。

而在一般的瑜伽練習中,其實也是有很多體位法需要適當的足背屈活動度,像是:

花環式/瑜伽蹲 Malasana
側弓箭 Skandasana
馬力奇系列 Marichyasana
下犬式 Adho Mukha Svanasana
英雄系列 Virabhadrasana
低弓箭步 Anjaneyasana
站姿前彎 Uttanasana (雖然小腿不一定需要往前移動,但是足背屈的活動度等於小腿肌肉的延展性,很明顯的會影響到前彎的深度,因為淺背線)
站姿下輪式 Drop back
或是健身中的深蹲Squat或是子彈深蹲Pistol Squat,其實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足背屈。

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呢?

試著去找個樓梯上下樓看看吧,你能夠保持膝蓋不要過腳尖上下樓梯嗎?或是自然的走路中就很容易過腳踝或接近腳尖,刻意不要超過那條隱形的線其實反而會讓你走路變得怪怪的。



所以回到練習上,當然基於安全原則,在某些強度高的練習,我們可以選擇膝蓋停留在腳跟上或不要過腳尖,但同時也別忘記選擇適當強度去練習負重足背屈的活動度,如果這部分是你從來沒有注意過的,不妨稍微檢查看看,可能這就是你練習中缺少的一塊拼圖阿。

從解剖學到生物力學

膝蓋到底會不會受傷?
除了只用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我們也需要同時從生物力學的角度思考。



因為用材料力學的觀點來看,施加的壓力會讓材料開始產生形變,stress-strain。

而只有當受力超過材料的負荷點,才會開始出現問題。

所以膝蓋會不會受傷,應該是一個光譜的概念,會根據軟組織狀態,個人狀態,停留時間等等而有不同結果。

身為教學者就必須做出更細膩的指導。

文章:Stress Strain Curve Crash Course - Jules Mitchell Yoga


接下來分享兩個以前遇到的實際案例。

案例:深蹲過度膝內扣

深蹲時最常出現的問題之一,就是過度膝蓋內扣。

而網路上最常看到的解決方式,就是加上彈力帶彈力圈,不管是要”矯正”或是增加”感受度”。

但了解深蹲的肌動學跟生物力學,也許你會考慮其他方法。

深蹲是個三關節動作,所以髖膝踝都必須貢獻一定程度的動作,大部分是發生在髖跟踝。

開始下蹲的時候,髖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屈曲內收內轉,[[足踝]]必須有旋前,而當髖的動作受限,足踝活動度不足,膝蓋就會跑出來代償產生不必要的”額外”動作,就是常見的膝過度內扣。

直接暴力法綁膝蓋強迫或提醒它不要內扣,在情況不嚴重下,無負重,也許還可以是個方法,但如果在負重過程還需要,那有3件事要考慮:

1 是否基本蹲的控制能力還不足,不適合加上太多重量

2 是否會產生過度的補償效果 (過分用力的往外推)。別忘了下蹲的過程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內轉,過度用力地把膝蓋往外推,把內轉鎖死,還要繼續蹲,就會用腰椎延伸方式代償。

3 是否潛意識下會用更多膝蓋主導動作,這裡講的不是膝主導或髖主導。是指蹲的動作變成膝蓋外推的動作的話,整個動作模式可能會變得很奇怪。

但就像是抓漏一樣,一直擦地板是個方法,堵住漏水的洞是個方法,漏水不嚴重可能還行,但漏水嚴重的話最後就是爆其他地方或一直搞不定,所以應該治本就是要找源頭。

所以回到深蹲,也許應該檢查髖的活動度跟穩定度,足踝的活動度,蹲的過程中是否有良好與地板接觸的本體感回饋。

適當的使用阻力,把感受度加在對的地方,慎選額外的負重,了解動作的本質,才是所有練習的原則阿,不是什麼都是有痠就很好。

案例:後彎膝蓋痛

曾經有一堂課,同學問了一個問題。

她的敘述大致上是這樣的:
做後彎橋式或駱駝式的時候,膝蓋會一直往外偏,然後練習幾次開始膝蓋外側會不舒服。

其實如果在練習中出現自己無法控制的非必要動作,當然出現代償然後不舒服的機率會大大提高,特別是在膝蓋。

- 膝蓋的結構與動作

前面講過。
根據膝蓋的結構,最主要的動作就是彎曲跟伸直,跟小量的旋轉,而膝蓋理論上沒有內外翻的動作。

- 膝蓋在後彎中的關係

在後彎中,通常下肢都會是封閉鍊動作的狀態,不管是腳踩地還是手抓腳,代表這一串關節會彼此牽制跟影響。而關鍵可能往往不在膝蓋。

例如最基礎的橋式,當腳踩地,髖用力把臀部往上推的過程,可想做是一個下肢閉鎖鍊,為了穩定所以腳基本上要踩在地板,可是往上推的過程,理想上要看到平衡的髖伸展,代表除了髖伸的動作,髖的內外轉也必須有一定的平衡,比較常出現的就是過度的髖外轉會讓膝蓋向外,這可能會造成膝蓋被迫產生太多的旋轉扭力,對部分同學來說就容易造成膝蓋的疼痛。

另外一個可能的例子是弓式手往後抓腳,如果髖的內外轉不平衡或是肩膀活動度不足卻又執意抓腳往上拉,也是有可能出現膝蓋過度的扭轉。

- 可能的解決辦法

假設只有在後彎動作中會痛跟不舒服,那可能就是動作模式的關係,如果是其他狀況可能要考慮原本就受傷。

動作模式的關係的話,有兩個解決方法。

1. 做好更充足的暖身
針對髖延伸的動作,可能的阻力來源有很多,有人也許闊筋膜張肌特別緊,有人可能髂肌腰肌特別緊,這些練習的方向會有些許差異,但如果有能力評估發現問題,針對這些去預先練習後,能夠幫助後彎更順暢。

2. 練習中找到穩定
例如上課常講的,在站姿腳踩地系列,足底三角的穩定。
這個穩定不是單純說說而已,必須要連結的是從足底一路往上到髖關節,是上下整合的動作。過程中如果有意識地保持內外側的足弓平衡,也會有助於髖的內外轉平衡,如此就可以在後彎中保持膝蓋在相對對齊腳掌的中立位做支撐的動作。

如果以上兩個辦法都還是沒特別有效,可能就是目前的動作深度超過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那就必須耐心練習,降低強度跟放慢速度。

如果做太深會痛,怎麼辦?有時候問老師可能會有一些所謂順位的解決方法,但時候也會有神仙來都沒辦法的情況,那時候最簡單的解法是什麼?真的就是先不要做太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度,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身體構造,第二好的老師是你在學習的老師,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但重點要學會觀察自己的動作,觀察自己身體的回應。

在相對安全可控的範圍下探索,才是練習的長久之道阿。

希望這些分享讓你對膝蓋的了解更全面。

最後,如果對更全面的髖膝踝下肢的解析有興趣,也歡迎加入讀書會喔。

[讀書會] 瑜伽體位法解析與教學 -已開課進行中-

延伸閱讀:
瑜伽開髖前必須了解的髖解剖學   
髖關節太緊?你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伸展
骨盆訓練完全指南 
為什麼會髖夾擠彈響髖?該如何透過瑜伽練習保養我們的髖?

 

~ Moving freely is Living freely ~
願我們都能透過動作,身心相連,找到內在的自由。

更多即時資訊跟互動也歡迎追蹤:
IG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粉專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學習如何學習:六個層次的思考幫助你獨自升級

為什麼「學習如何學習」才是真正的升級關鍵 很多人會常問:「要看哪一本書/上哪一堂課才會變強?該有怎樣的學習規劃?」 當然這些都沒錯,但在我多年的教學跟學習經驗中,我發現真正讓我產生明顯升級成長的,往往不單純是「換了一個老師」、「學了一個新系統」,而是——學會了怎麼學習。 看起來似乎像繞口令,但學習是有層次的,而且學習的方法也是可以學習,且必須越早學習越好的事。 這也是我最想與你分享的事。

  • 2025 Apr 09
瑜珈後彎與脊椎

瑜伽後彎完全解析 2 - 脊椎篇

一般俗稱開胸,就是增加後彎的角度,平常最常見的方法就是: 1 自己做後彎 2 拿磚塊跟輪推胸 3 老師的腳(?!) 如果有看過很久前寫過的文章,應該會知道單純用後彎加深後彎不一定會是個好方法,如果造成胸椎後方小面關節過度擠壓,也有機會造成神經的異常。 要正確理解胸椎後彎,也要了解胸椎的相關結構。

  • 2024 Oct 14

瑜伽 量子力學 能量:我們要如何生活化的理解

其實多年前就有跟朋友討論過這個類似很玄的概念,而我們也真實的體驗到。 但現在大家接觸的也多,不論是宇宙法則,種子法則,財富金鑰,或是豐盛冥想等等,也許都是類似的概念。 說"也許類似"是因為我沒有真正的接觸過,但自己生活總是有一些心得跟領悟。 大家會常聽到,要得到要先付出,或你付出的,宇宙會加倍奉還給你.....

  • 2024 Dec 13
瑜珈開髖

瑜珈開髖前必須了解的髖解剖學

開髖 Hip opening 是瑜伽圈常用的術語,正面的解讀是安全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但又因為瑜伽有非常多角度大的動作,要安全的練習開髖前也必須對髖關節的構造有一定的了解。

  • 2024 Oct 09

如何定義瑜伽是什麼?該如何應用它?

🌀 現代瑜伽的形象與問題 網路上很多被描繪為瑜伽(瑜珈)的內容,實際上與特技或體操相似。這種現象可能導致人們誤以為,如果能做出這些高難度的姿勢就等於成就瑜伽,或者達成這些姿勢是瑜伽的一個重要面向。 這種看法並不真實,且可能在身體、生理或心理層面上產生短期或長期的潛在危險。對於大多數正常的成年人來說,在進行具有挑戰性的體操或雜技時,很難不讓自己處於潛在危險之中。

  • 2025 May 13
後彎與臀大肌

瑜伽後彎時:臀大肌迷思?要夾不夾?

以前曾經聽到後彎時屁股要軟,但到底是為什麼實在是完全搞不懂,也不知道要怎麼做到阿(抓頭),也滿多學生也常常練到下背痛。 前幾年上了 Iyengar派 的後彎 workshop,也在香港的AYC 上過 Annie Carpenter 的 Happy Sacrum for backbend,搭配這幾年的學習,我來嘗試用解剖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 2024 Oct 10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聯絡諮詢

購物資訊

  • 課程資訊
  • 退費政策
  • 使用條款

聯絡我們

  • Email: cwlee@akenyoga.com
  • 公司名稱: 動生自由有限公司
  • 統編: 9355759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