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0
  • 登入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註冊
  • 登入
  • 0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阿肯師線上學院
  • 選課指南
  • 實體研習介紹
  • 聯絡諮詢
  • 各地老師推薦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瑜伽練習與教學 (78)
    • 解剖學與動作的藝術 (15)
    • 開髖 (5)
    • 後彎 (5)
    • 手平衡與倒立 (5)
    • 經營成長 (8)
    • 進修心得 (9)
    • 教學隨記 (8)
    • 哲學與心法 (6)
  • 閱讀心得 (11)
瑜伽 (24) 師資 (2) RYT200 (2) 瑜伽解剖學 (13) 瑜伽生理學 (1) PRI (2) 解剖學 (0) 開髖 (4) 後彎 (4) 薦髂關節 (1) 內觀瑜伽 (1) Doug (1) 陰瑜伽 (2) Sarah (1) 脊椎 (1) 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2) 經營成長 (1) 筋膜 (2) 呼吸 (1) DNS (1) 頭倒立 (1) 倒立 (2) 足踝 (1) 肩膀 (1) 骨盆 (1) pincha (1)
  1. 首頁
  2. 文章
  3. 呼吸好書大補帖

呼吸好書大補帖

2025 Jan 01 閱讀心得
內容目錄
  1. 呼吸 為了療癒
  2. 3.3秒的呼吸奧秘
  3. 90%的不舒服,呼吸就能解決
  4. 健身者x運動員 呼吸訓練 全書
呼吸,是人從出生到死亡最重要的一個動作。

但有呼吸跟有沒有好好呼吸是兩回事,當然平常教學的時候這個是一大重點,不過我們也可以從一些書籍的介紹來深入淺出的了解呼吸。

以下整理之前寫過的書及分享心得,應該會對大家有幫助的。

呼吸 為了療癒

呼吸,這個看似簡單卻不可或缺的生命過程,在我們的一生中擔任著重要角色。

從出生時的第一口氣到生命最後一刻,呼吸始終伴隨著我們。近年來,人們逐漸關注呼吸對身心靈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研究專注於呼吸相關領域。

本書不僅探討呼吸在生化、物理和生理機制方面的影響,也同時涵蓋了呼吸在靈性修練上的重要性。

許多人可能會問:究竟怎樣的呼吸才是正確的呼吸?
接下來我會分享一些書中的重點,即使部分內容大家可能已經熟悉,但我仍希望大家能透過這些好觀念越呼吸越健康。

理想的呼吸次數: 
現代人每分鐘的呼吸次數約為18-20次,已經遠超過理想次數。理想的呼吸次數應為每分鐘5-7次,這意味著我們應該盡量練習~慢~呼~吸~。

呼吸急促的原因: 
呼吸急促可能與二氧化碳耐受度有關,而非單純的氧氣不足。實際上,我們血液中的氧氣濃度已經相對較高,而呼吸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觸發身體自主吸氣。

然而,我們要注意二氧化碳並非壞物質,對我們的身體具有不可替代的好處。因此,我們應該練習提高二氧化碳的耐受度。一個簡單的標準是在自然吐氣後能閉氣20秒(部分研究是說15秒)。

相反,如果低於10秒則需要關注。

鼻子呼吸的好處: 
鼻子呼吸有助於過濾空氣、控制呼吸速度,並避免口腔和顳顎關節的健康問題。

此外,鼻子呼吸時,上呼吸道產生的一氧化氮對健康具有許多好處。因此,可以進行帶動鼻腔和頭臉共鳴的朗誦唱誦,例如瑜伽課中常唱誦的OM,據說可產生15倍的一氧化氮。甚至對COVID的預防與治療都有所幫助。

呼吸對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
自主神經系統顧名思義是自主控制,但我們可以通過呼吸改變神經系統的狀態。

例如,通過左右鼻孔的呼吸,右鼻孔呼吸容易誘發交感神經,左鼻孔呼吸容易誘發副交感神經。吸氣容易誘發交感神經,吐氣容易誘發副交感神經。

所以通過完整的呼吸練習,可以調節神經系統使其保持平衡。

閉氣的重要性: 
閉氣有助於讓身心重新啟動,增加二氧化碳耐受度,促使血管放鬆。

相信有自由潛水經驗的朋友一定了解,那種潛水時寧靜,跟自己在一起,一種身心合一的感覺,其實就是閉氣練習的一種效果。

好消息是,我們不必只通過潛水來達到這種境界,單純地練習呼吸法和閉氣就可以了。

本書也介紹了許多呼吸練習方法,包括閉氣、延長吐氣時間、吸閉吐閉的1111呼吸法,甚至Wim Hof冰人呼吸法。作者甚至親自進行了實驗。

然而,書中也補充說到,像Wim Hof呼吸法會增加代謝壓力,雖可作為打破身體慣性的練習,但需注意並非適合所有人。在練習前,最好確認自己的體質和狀態是否適合。不過,基礎的呼吸練習對大多數人都是適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呼吸練習在瑜伽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事實上,許多科學研究中提到的呼吸方法早已存在於古老的瑜伽練習中。

在瑜伽呼吸練習中,閉氣(Kumbhaka)被認為是相對進階的練習。初學者可以從吸氣和吐氣開始,進而練習內在閉氣(吸氣時閉氣)和外在閉氣(吐氣時閉氣)。

像是Sama Vritti Pranayama等長呼吸法,就是之前提到的1111呼吸法。Nadi Shodhana,即左右鼻孔交替呼吸,也是非常常見的練習。

透過呼吸練習,我們可以進一步感受到自我的消融,連結到宇宙中的大我。如同 Kosha 理論所述,呼吸是通往靈性連結的關鍵。

類似的練習方法,在佛教中也有。例如數息、觀息、隨息和守息。

總之,通過專注於呼吸,我們可以在身心靈修練的道路上取得進步。從生理層面到靈性層面,呼吸始終是生命的連結,它引領著我們走向療癒與自我成長。

邀請你加入呼吸療癒的旅程,每一刻都專注於當下的呼吸,一起探索呼吸在生命中的無限可能。

3.3秒的呼吸奧秘

書名原文是 BREATH The new science of a lost art。

3.3秒,如果這是一個人平均一次呼吸的秒數,等於一分鐘18次,一小時1090次,一天26181次。理論上這不是一個好的數字,好的數字是什麼呢?讓我們看下去。

『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書開頭的行氣銘文描述了練氣功時,內氣運行的全過程。

其實呼吸也跟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作者非常有實驗精神,自己去探索學習了各種的呼吸練習,相當有趣。

書裡也出現了一些名人的小故事,例如冰人 Wim Hof 透過練習拙火呼吸法,冰凍訓練以及冥想達到超人體能,Schroth 如何利用擺位跟呼吸打開肋骨空間,矯正脊椎側彎,Buteyko 覺得過度呼吸是有些症狀的主因,所以提倡減少呼吸,又像是 Nitsch自由潛水的世界記錄保持人,他的肺活量據說是14公升,一般人的兩倍多等等。

很有趣的冷知識是,原來隨著人類大腦發展的太快,頭顱構造產生改變,所以讓人類的呼吸變得沒那麼優化,所以比較笨的人呼吸比較好?(誤)

另外一直口呼吸,會使臉型發生明顯的不良改變,咀嚼不夠也會對呼吸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對呼吸,有哪些正確觀念可以進一步思考呢:

1 盡量用鼻子呼吸

2 慢呼吸

3 有意識的練習吐氣

4 適當的學習閉氣

5 多咀嚼

6 有時候需要一點呼吸的變化:例如快速呼吸,呼吸節奏變化,鼻孔交替

而書中最後作者建議的黃金比例,最好可以做到5.5秒呼氣,5.5秒吐氣,所以一分鐘就是呼吸5.5次,一共吸進5.5公升的空氣

回到瑜伽的呼吸練習:

例如有意識的觀察呼吸,控制呼吸慢慢的吸慢慢的吐,瑜伽1111等長呼吸法,或是針對吸氣閉氣吐氣有不同比例的調整,左鼻孔,右鼻孔,左右鼻孔交替呼吸法,拙火呼吸法等等,其實還有更多,這些不只針對呼吸是好練習,更深一層介入的是 Prana 氣的練習,所以原來這些原理瑜伽大師早就懂了。

每個人都有在呼吸,但是你有好好呼吸嗎?

下次上瑜伽課老師教你練呼吸的時候,不管是有特別的呼吸法,或只是有意識有控制的呼吸,都是很好的練習機會,不妨好好認真體會一下。

90%的不舒服,呼吸就能解決

作者奧仲哲彌有幾個身分:呼吸胸腔外科醫師、醫學博士,山王醫院副院長/胸腔醫學中心中心長,國際醫療福祉大學醫學院呼吸胸腔外科教授。

簡單先說結論,這本雖然書名看起來一樣是取得比較容易吸引人,但內容真的寫得不錯。

因為興趣,我自己本身也上過了很多呼吸課程,在書中也看到了不少這些相關概念在其中,我想這名醫生是真的有深入研究過的。

打開書的開頭,第一章就講到:你有好好吐氣?好好吸氣嗎?

光這段就讓我覺得作者真的有料。

好好吸氣好好吐氣,跟好好吐氣好好吸氣,看起來很像,其實不一樣。

現代人常見的問題其實是無法正常的吐氣,而不是好好的吸氣。

再來一個重要的關鍵是二氧化碳的耐受度,這也會影響你的閉氣能力。

閉氣時間最好能夠超過10秒,或到20秒才是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否則可能就會有過度呼吸的問題。

關於呼吸的動作,書中也有討論,就是最好是橫膈膜360度呼吸。

簡單來說,呼吸有幾個重點:
1. 次數
2. 深度
3. 狀態

目標是能夠有好的吐氣,好的橫膈膜呼吸,找到胸腹一比一的比例,肋骨可以橫向擴張,盡量慢呼吸,控制在一分鐘10-15次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除此之外,雖然這本薄薄的,但裡面也有簡單提到鼻呼吸的重要,口呼吸可能帶來的危害,呼吸與骨盆底肌健康的關係,身體的不對稱。

針對實作練習上,也給了一些簡單又好執行的建議。

例如在躺姿感受跟練習呼吸,練習吐氣的洩氣練習,抱球式呼吸,鎖骨胸骨附近的按摩,以及重要的旋轉。

整本看下來,雖然是設定給一般大眾就可接受的難度,沒有太深的理論,但內容我覺得大致上都滿實用的。

而呼吸真的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做,卻不一定做得好的動作。

如果想找一本簡單易懂,又有自我評估及練習的呼吸入門書,這本滿推薦的。

健身者x運動員 呼吸訓練 全書

原版 Breathing for Warriors 是2020年出版的書,裡面講的內容放到現在依然相當實用。

呼吸,雖然看起來被講到爛,但如果真的認為講呼吸只是過時的陳腔濫調,只是代表還不夠了解呼吸的真正威力。

比較早期台灣大家都在講 DNS ,腹內壓 IAP 大家都耳熟能詳,近期好像變成 PRI 比較紅,不對稱 AIC pattern,也變成大家有興趣討論的內容,這些也都脫離不了呼吸,書中也有稍微提到,但當然 DNS/PRI 不是只有那些,而呼吸也絕對不只有 IAP 跟不對稱的討論。

- 呼吸的迷思

關於呼吸與運動表現的三大迷思:
1. 呼吸肌肉已經高度進化,不會感受到疲勞
2. 氧氣輸送是影響表現的因素之一
3. 肺部的大小和容積無法增加,也不能提供氧氣傳送到肺部血液的能力

現在的研究已經告訴大家,以上的論述都是錯的。

呼吸可以被訓練也必須被訓練,真正的運動表現限制是在維持強度的同時,是否能抵抗疲勞,並忍受在高強度運動中的乳酸堆積,而橫膈膜呼吸可以確保最大程度的使用肺部。

能夠勝出體能之巔的選手,相信在呼吸跟疲勞抵抗及恢復的能力一定也非常優秀。

- 呼吸101

而這本書也介紹了基本的呼吸肌肉使用,以及不同的呼吸型態討論。

例如腹式呼吸,雖然不是最佳的呼吸,但如果是腹部肌肉過緊的情況,其實先練習腹式呼吸讓肌肉恢復正常張力,再練習橫膈膜呼吸會是一個好的順序。

但當然個人的補充是,如果是瑜伽練習者,過多的腹式呼吸或是強力後彎的練習,已經讓腹部肌肉相對無力,這時候反而要減少過度腹式呼吸的練習,直接以橫膈呼吸或全呼吸為目標會比較恰當。

- 呼吸的應用與相關訓練

針對健身者跟運動員,呼吸的運用可以分四大領域。
分別是耐力,肌力,精準度以及恢復。

總合來說,可以分做呼吸的練習以及呼吸法的練習。

呼吸的練習從最基本的促進360度呼吸為目標,包含腹肌離心收縮,透過伸展擺位打開肋骨空間,甚至倒立也有被討論到,因為在倒立的時候,上肢肌肉需要支撐減少了代償的機會,這時候更有機會訓練呼吸的主要肌群。

最後針對特殊比賽競賽的選手需求,在不同的擺位呼吸也是重要的練習。

至於在呼吸法本身的練習,其實裡面提到了很多的訓練法本來都存在瑜伽中了。

包含風箱式(瑜伽同名),美軍SEAL提到的4444呼吸法(其實就是瑜伽的1111等長呼吸法),吐氣鼓動式(就是瑜伽潔淨法的火呼吸 Kapalabhati),覺察式呼吸(就是瑜伽的靜坐觀察呼吸),獅子式呼吸(就是瑜伽的獅子式)。

當然最重要的又最常被忽略的,可能是恢復的功能。
好的呼吸機制搭配動態恢復,其實是最好的恢復策略,書中也提到,快速恢復的關鍵其實在副交感神經的運作正常與否,如果長期處在交感神經旺盛的狀態,這時候恢復期的效果並不會最好。

而要能夠快速的切換進好的副交感主導的恢復狀態,依賴好的呼吸,好的呼吸練習,甚至需要加入冥想的練習。

一份2017在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也指出,每天正念冥想12分鐘,可以對選手帶來巨大的差異,即使跟放鬆相比,身心狀態都有改善,壓力程度降低,但冥想組的心理韌性跟專注力明顯更佳。

就跟之前常跟大家分享的,好的呼吸,不只是能改變呼吸本身的能力,對於身體素質,運動表現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時對於神經系統的健康跟身心平衡都有顯著的幫助。

如果還不了解呼吸可以如何幫助你,無論你是健身者,運動員或是一般人,本書真的提供了很多實際的練習建議,推薦給大家。


如果對進一步的練習有興趣,也可以參考以下基礎線上課或是未來的呼吸與上肢實體研習喔。

哈達順位解析01_回到基礎
哈達基礎 x 彈力帶應用1 – 基礎
圓肩駝背的全方位練習跟思維

~ Moving freely is Living freely ~
願我們都能透過動作,身心相連,找到內在的自由。

更多即時資訊跟互動也歡迎追蹤:
IG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粉專 Aken Yog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不對稱

人體應該對稱還不對稱?跟瑜伽練習的關聯是?

從骨骼架構來看,人體似乎是對稱的。 但在往內看到內臟層級,人明顯的不對稱。 而在練習過程中,左右不對稱是常見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呢?

  • 2024 Dec 03

關於跟 Doug Keller 老師學習的紀錄

剛好有同學問到 Doug 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 因為也一直有在追蹤,也有跟 Doug 老師上課,就把一些花絮整理在這裡吧。 大概根據時間排序了一下,也可以看到一路上的心路歷程。

  • 2025 Jun 03
陰瑜伽

陰瑜伽 筋膜 經絡 氣

我們常聽到人說,瑜伽體位法的練習就是讓我們能夠好好的坐在那冥想。但目前大家熟悉的陰瑜伽創始人Paul Grilley 卻發現長年的體位法練習,卻依然無法使他好好舒適的做長久坐姿的練習。 但幸運的是在他認真看待冥想練習的時候,他因緣際會接觸了Paulie Zink的”道瑜伽”,在其中他發現原來只要在原本的體位法中加入一些簡單的練習,他變得可以不受身體的影響分心而輕鬆的進入冥想的練習。”道瑜伽”也幫助他發現原來我們可以藉由結合西方科學思想跟古老的印度中國能量的概念來去更深入的了解瑜伽。

  • 2024 Nov 02

[瑜伽體位法] 烏鴉 Crow 完全解析

在瑜伽體位法中它是入門但不簡單的手平衡。 而在倒立的練習中,Crow pose也是找到身體重心跟手感的好練習。 烏鴉一直卡關嗎? 繼續往下看,本文提供兩個練習方向讓你更有效的練習。

  • 2025 May 01

[心得] 基礎瑜伽動作學 - 實作

基礎瑜伽動作學 - 實體版 aka 大型黑魔法現場 本來想說這個應該是基礎,但是既然同學熱情敲碗那當然要端出更豐富的內容。 為什麼這堂課叫做基礎瑜伽動作學? 因為針對動作教學的領域,我們最終需要的是與動作的連結,而不是單純背肌肉位置。 所以這堂課除了有基本的解剖學知識以外,更重要是加入了更多實務的應用概念,以及新的動作控制,筋膜等等的理論,形成最完整的底層知識。

  • 2025 Jan 21
髖夾擠

為什麼會髖夾擠彈響髖?該如何透過瑜伽練習保養我們的髖?

髖關節,是屬於球窩關節,髖臼是窩,股骨頭是球,雖然一樣是屬於有三維自由度的關節,但因為我們是雙足行走的動物,髖關節需要承重,所以相較肩關節來說,球窩包覆的範圍比較大,也更穩定一點。 理想的關節動作,維持良好的凹凸定律下,應該是滾動跟滑動協調的發生,所以股骨頭可以保持在球窩的中間,讓周圍的壓迫是平均分布的,就是關節中心化的概念。 如果因為受傷或錯誤練習的累積,開始讓髖失去了中心化的能力,就會開始有異狀出現,例如動的時候喀拉喀拉的聲音,或是某些角度開始出現不適,最後也可能慢慢累積成慢性疼痛,這些就是一般說的彈響髖或是髖夾擠。

  • 2024 Dec 14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 關於我
  • 精華文章
  • 聯絡諮詢

購物資訊

  • 課程資訊
  • 退費政策
  • 使用條款

聯絡我們

  • Email: cwlee@akenyoga.com
  • 公司名稱: 動生自由有限公司
  • 統編: 9355759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